德江县桶井乡养牛人抱团发展犇富路

1个月前,头西门塔尔肉牛从东北出发,历经3天的长途运输抵达“新家”——德江县桶井乡场坝村扩建的平方米的圈舍,最近它们已经适应了新环境,正以平均每天增加2.7斤的速度生长。“加上新购进的这批架子牛,目前的存栏量是头。”牛主人安祥要介绍,今年前期出栏的多头卖了近万元,中秋节又出栏一批,全年产值有望超过万元。年,德江县结合县情和地域特点,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将肉牛产业作为“一县一业”重点培育,桶井乡随之掀起养牛致富的热潮。如今,加入养殖行业的外地投资者和当地农户越来越多,肉牛产业正成为拉动当地农户收入增长的主动力。距集镇8公里外的木朗村肉牛养殖场里,碎草机轰鸣,牛声哞哞。这是由村集体牵头成立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着全村户人。“今年的毛收入预计能达80万元,‘党建+产业’是带动群众受益的新模式。”木朗村党支部书记陈波介绍,养殖场每年仅是劳务支出就将近20万元,除了解决4名建档立卡户稳定就业,每年还将拿出7.5万元收益给农户分红。作为养牛大县,德江县出台了多项相关扶持政策。陈波说,木朗村的养殖场自年以来,先后获得元饲草种植补贴,1.5万元“见犊补母”补贴,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桶井乡还广泛宣传肉牛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主动与贵州农商行桶井分行对接,简化农户申请贷款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截至目前,全乡已发放“肉牛e贷”万元,覆盖农户户。“加大对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是抢抓政策叠加机遇的落脚点。”桶井乡畜牧站负责人黎卫强告诉笔者,目前该乡已投入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82万元,兑现能繁母牛政策补助万元。在党建引领和政策扶持下,桶井乡的养牛人抱团发展,助推牛产业“犇”富路。在统一采购、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模式下,桶井乡党员干部和行业领头人带动大家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并提供实质性帮助。“‘三统一’模式起到一个‘传帮带’的作用,鼓励大家抱团发展。”黎卫强告诉笔者,他们要求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加强协作联动,每月定期对缺乏技术的个体开展饲养和防疫培训,农户在销路上存在困难则会帮助他们对接或代销。(田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xw/17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