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多彩贵州展民族风情——访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王建山教授贵州高原地处祖国西南部,其独特的地域时空所孕育出的丰饶文化是艺术家创作的不竭源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凭借“古傩系列展”在中国版画界崭露头角至今,王建山教授用刻刀、用油彩创作了一幅又一幅反映黔中大地、地域特色鲜明的版画作品,给世人描绘了一个缤纷的世界、多彩的贵州。记者:王教授您好,您在行政管理及教学之余创作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版画作品,其中民族化、本土化是您版画作品的主基调,但不同时期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可以概括以下您作品的几个重要创作阶段和艺术风格吗?您认为在不断转换艺术视觉,尝试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不断丰富创作主题的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王建山教授:我的创作分为如下几个时期:一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地域文化与现代艺术观念融合期。年11月底我和当时在我校艺术系就读的熊红钢一起以中国古傩和贵州傩戏为题材,根据深入生活的感受并研读了相关历史文献,从贵州“傩文化”遗产汲取丰富的营养,创作了木版刻制的“古傩系列”作品及古傩蜡染百余幅。这些作品融入了我们对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的体验和感受,竭力挖掘表现古傩舞中图腾礼祭的粗狂、怪诞、狰狞之美,傩戏中表现的原始崇拜和强烈生命意识。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画廊展出,引起了文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