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强农村美群众富——德江县党建扶贫助推新农村建设
沿省道煎茶段走进德江,一眼望去,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洁白楼房,连片的产业延绵数里,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映入眼球。 这是德江县积极探索党建扶贫新路径,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展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基础带动,民心党建激活力 近年来,德江县深入实施“民心党建”工程,不断探索党建扶贫新路径,组建省、市、县驻村工作队50余个,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壮大扶贫队伍力量。 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该县每年明确30余名县领导联系村、90余个部门帮扶村,选派近名第一书记进驻村,做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后进村全覆盖。 实践中,该县不断深化驻村“调驻”改革,将驻村干部工资、组织关系、绩效奖金转到所驻地,通过试岗择派、属地管理、关联考核等措施,提升驻村帮扶实效。同时,狠抓日常管理,定期开展述职质询,用好考核指挥棒,充分调动第一书记工作积极性,形成“一周一汇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述职、年度一考核”的驻村考核评价机制。 年,该县已在脱贫攻坚任务重、难度大的12个乡镇推行“调驻”,名干部被调往乡镇。同时,组织动员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开展“走进群众家里·走进群众心里”活动,聚焦村情民情,定期走访村寨,落实“三会一访”,推动贫困户“一户一档”落地。年,该县实现16个贫困村出列、个贫困人口脱贫。 去年以来,该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在全县个党组织和名党员中,全面推行“党建派遣单”,将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的疑难险重任务,以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的形式,由上级党组织向下派发,定点督促完成,倒逼问责问效。 今年上半年,针对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德江县委一纸“党建派遣单”,督促县领导、县委组织部领导、乡镇联系村领导和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摸排、制定“一村一策”整顿计划,落实“四级挂帮、支部联建”等措施,促进了22个后进村转化提升。该县还将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定为“党员活动日”,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在年新发展党员中,农村党员比例达70%,农村党员骨干队伍力量得到明显壮大。 牵住党建责任的“牛鼻子”。今年来,该县创新推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专题、点题、问题”三题述职,按季度推进“书记抓党建·点上评”活动,压紧压实第一责任,着力形成“点上看、互相评、重交流、比赶超”的工作机制,力促阵地建设规范化、村级集体经济运行实体化、党建产业规模化,不断夯实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发挥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同时,大力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年”行动,采取“党校+基地+远教”的方式,建强“三支队伍”,聚集春晖力量,培育乡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汇聚基层力量。目前,已开展培训8期,组建春晖社5个,聚集春晖使者68名,帮助群众办理实事33件,解决资金19万元,落实帮扶项目8个,化解矛盾纠纷38起,带动户贫困户人增收入。
项目拉动,资源聚集提动力 近年来,德江县整合各类资源和部门项目资金,捆绑实施项目工程,提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发展动力。 实践中,该县以项目建设为引擎,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年”行动,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农村垃圾、污水和乱搭乱建,全面改善示范村和旅游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堰塘乡高家湾村,是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分队帮扶点。近年来,该村依托“一区十二园”规划布局,建成主干道40千米、机耕道4千米、观光步道5千米、生产便道16千米、排水渠20千米、观景台1座,架设喷水管道0米,硬化机耕道和运输便道米,已打造成集运动、健康、养生、科普、体验、度假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综合体。 煎茶镇龙盘村按照“园区景区化、景区基地化、基地产业化”思路,着力打造煎茶花卉苗木产业基地、陶缘居、煎茶水乡、食用菌基地,构建武陵陶缘乡村生态旅游区。 如今,已引进龙头企业2家,引资6亿多元,投资建设花卉苗木基地、水上乐园等项目。花卉苗木基地投入资金2亿元,涵盖垂钓中心水塘、风雨桥、凉亭、荷花池、生态停车场、景区行政办公楼、科普馆、步道绿化等项目;陶缘居景区项目投入资金4亿余元,占地亩,水上乐园、水上健身游乐中心、水疗酒店、游乐园、山体健身公园、接待中心、桃园小镇等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 目前,全县新农村示范点累计完成通村通组硬化路公里、连户路公里、农村饮水管道千米,修缮2所示范村学校,同步完善便民服务网点配套设施。同时,完成户土家民居改造工程及庭院硬化,修建垃圾池、箱完成个,便民设施累计完成个,示范村办公楼修建及完善54个,文体活动设施累计完成50余个,太阳能照明设施套。总投资万元,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及小康寨建设工程示范项目8个。近年来,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个,受益群众达10余万人。
产业互动,三变改革增效率 近年来,德江县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力促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 今年来,该县以“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为重点,做实“三社”资源,深化“三变”改革,促进“三金”增收。同时,紧紧抓住示范村发展机遇,围绕“产业进村”思路,深入实施“三个万元工程”“小康创建工程”,培育主导产业,发展高效农业。 高家湾村通过激活沉睡土地,引进入园企业14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拓展农家乐10余家,发展大棚座10.8万平方米,成了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发展独一无二的“样板”。目前,已发展果蔬品种40多个,主导产业黑木耳菌达万棒,形成了“年年有节、季季有果、月月有花”的新型农业公园,年产值达0万元。 实践中,高家湾村还在全省率先推行土地流转收租金、入企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分红金的“三金”收入模式。年以来,随着园区的不断壮大成型,已成功打造4A级乡村旅游和5A级农业示范观光园区,年接待旅游人数达人次,户户增“旅游金”收入,由“三金”收入拓展至“四金”收入,人均纯收入突破10余元,位居全县第一位。 年,德江县依托乌江生态经济走廊重要节点的优势,积极培育乌江沿线7乡镇20万亩核桃、花椒、油茶和脐橙四大主导产业,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产业布局,拓展规模效应。同时,该县还在示范村内建成标准肉牛养殖场5个、湖羊养殖基地1个,培育养殖小区3个、花卉苗木基地1个,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产业体系。 目前,该县已累计投入资金45.6亿元,创建新农村示范点54个,示范点入园企业20多家、组建合作社7家、发展农家乐20多家、家庭农场1家,涵盖人群10万人,辐射带动周边个自然村寨40万人同步发展。 年,德江县计划出列50个贫困村,实现1.2万人脱贫。
精彩推荐
头条|孙志刚在铜仁调研时强调
资讯|陈代军到玉屏县督导脱贫攻坚工作
德江|有温度的党建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碧江|“”工作法推进各领域支部标准化建设活力效率温馨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