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小留大,疏残留优,一枝留3到4颗就可以了。”4月13日,在德江县合兴镇中寨村枇杷园里,负责人何永贤正耐心地为村民讲解疏果时该注意事项。
随后,果农们拿着小剪刀穿梭在枇杷树之间,严格按照“疏小留大,疏残留优”的原则,给初露头角的枇杷疏果。“学到了,种水果也有这么多的‘讲究’。”村民王明怀乐呵呵地说:“疏果,除了保障枇杷营养外,也方便下一步套袋。”
三分种,七分管。为提升枇杷的品相和市场竞争力,按照管护要求,一般在枇杷果成熟前的两个月,都要对病害果、弱小果、畸形果、冻害果进行疏剪,这样既可避免同串枇杷营养竞争,也可增大果型,使果实成熟期较为一致,提高枇杷品质。
“这段时间是疏果的最佳时节。”何永贤说,随着气温逐步提升,枇杷在六月中旬就要成熟、上市。因此,在20天时间必须内完成疏果、套袋工作,以防枇杷果受到强光、大雨的影响。
其实,前些年何永贤在这里发展茶叶产业,但因部分土壤不适,茶苗成长不佳。年底,何永贤在当地村委会的支持和协调下,从四川成都引进五星枇杷种苗,把多亩不合适茶叶生长的基地改种枇杷,不仅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茶叶基地的损失,也调整了该村的产业结构,增多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中寨村党支部书记张远表示,枇杷产业不仅是村里的特色产业,也是当地主打产业之一。为确保这一特色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村委会将从用工、用地、市场等方面做好协调和对接等服务,进一步丰富村里的产业种类,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今,合兴镇不仅新增了枇杷这一特色产业,还积极利用该镇地靠杭瑞、德沿高速“交通枢纽”的优势,大力发展起了2万多亩茶叶、多头肉牛,并在该镇鸟坪、长线坝区发展蔬菜产业,为当地群众持续增收拓宽了路子。
通讯员 周济王显何佳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梁瀚泽
编辑田勇
二审杨聪
三审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