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的对比叙写和小说创作的文化担当
——读张贤春长篇小说《猪朝前拱》《鸡往后刨》
作者:简宜贵
拿到新书《鸡往后刨》后,我从书架上取出《猪朝前拱》,放在一起拍照发了一个朋友圈:“猪,朝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门道,各有各的辛酸与无奈。长篇小说《猪朝前拱》《鸡往后刨》是贤春先生留在德江当代文学史上最为丰厚的一笔精神财富。他阅历丰富,善于将德江的历史、风景、人文、民俗、方言俚语等融入其故事中,两本书除了是小说,还是德江人文历史风俗民情的百科全书。”
记得多年前在《猪朝前拱》本地文友研讨会上,我谈过自己的感受:本书对德江文化的宣介,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猪朝前拱”很形象,也具有文学味,还隐含着世间事物都是曲折向前(向上)的哲学道理。后来《猪朝前拱》更名《青龙坝》修改再版,除了更加强调了文本的地理意义,地域意义和民族文化价值外,那种劝人向上向善的人文主线尚未改变。
我熟悉贤春先生的小说写作风格,更钦佩他的为人。他的小说创作,是建立在他所掌握的史实和生活阅历之上的,用文友吴金伟的话说就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对于文学创作,他是有“野心”的。他写歌词出版诗歌集散文集杂文集和小说。当《猪朝前拱》《鸡往后刨》两部砖头一样厚重的长篇小说摆在我等面前时,不少文友自惭形秽。
他的另一种“野心”,就是对德江本土文化的不停挖掘,对本地文友不遗余力地鼓励推举。他“无事找事做”,修编《德江县志》,编撰《德江文化辞典》,收集整理出版《德江文学作品选》......只要是对德江文化建设需要出谋划策辛苦奔忙伏案修改的,都有他的身影。他为人谦和,爱做善事。我们当地这批70年后80后的文友,大多是在他的帮助鼓励下成长起来的。这么些年来,他四处“化缘”,筹备文学事宜,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