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心戏新

白癜风治疗技术 http://m.39.net/pf/a_4892425.html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众所周知,孟浩然这首诗写了乡愁,然而那一点点凄楚,却幻化成了清旷、浑涵、悠远的神韵。

再读这首诗,我生出一个好奇:孟浩然是如何觉知“愁”,再升华“愁”的呢?这似乎藏着一条大多古代诗人们走过的自我开解心理轨迹。

觉“愁”

平常去江边时,我们看到很多景致,例如山水草木、日月星辰、晨晖夕霞、花鸟鱼虫、人潮涌动等。但若筛选出这首诗的名词,会发现:烟渚、日暮、野、天、树、江、月。孟浩然看到的是烟雾缭绕的孤岛、黄昏时的异乡、野外空旷的天和低矮的树、清江上的一轮孤月。王国维曾有一句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因为人常常会选择与自己心境一致的外境,现代心理学常常运用的“沙盘游戏”便是利用这个原理——让客人选择道具自由造景,来“照”出客人的内心。因此如果一一比对孟浩然所见与平常人所见的差异,会很切实地感知到孟浩然的心境:山水草木花鸟鱼虫,在孟浩然诗中都简化为一个“野”字,那缭乱、迷惘、寂寞的心境便不言自明。

而孟浩然觉知到“愁”,正是开解和升华“愁”的起点。

释“愁”

孟浩然虽然触目之处皆是愁景,却和太多诗人一样,敏于哀愁却不想绝望。于是,他做了一个我最喜欢的唐朝诗人标志性动作:抬头仰望天空,来寻找和解读新的景象。因此如果筛选出诗中后两句的形容词,会发现他对看到的“旷”“天”“树”“月”,产生了“旷”“低”“清”“近”的感觉。

压抑与忧愁仍然存在,却逐渐因阔达、亲切、慰藉而焕发出新的意境——这何尝不可以是“客愁新”的另一种解读?于是天空“旷”了,江“清”了,月“近”了——因为天空是无限的,如果没有被困在所愁之境,心便应该像天空一样辽阔;那清澈澄明的江水,不也是扫清缭乱迷惘之时,内心的安定和乐吗?而那一轮孤月为什么“近”了?古人认为心和万物本来就是一体的,心清无遮,我心即月。

转“愁”

像这首诗这样,抬头仰望天空、境随心转的古诗并不少,例如曹操在面对沧海礁石的萧瑟图景时,抬头则转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李白独酌花间,抬头即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新境界;刘禹锡破除秋之寂寥感,也是抬头仰望“晴空一鹤排云上”,崭新的诗情便直上碧霄。

禅宗有偈云:“心被物转,即是众生;心能转物,即是如来。”这是孟浩然与其他很多诗人解脱“愁”的优美步伐,也是古诗中常见的一折智慧地溯流而上,成功升华了心灵情境的精彩戏。

文化静心慢生活·风雅颂

兰晓龙文

梁诗宸

主播

净忏

后期

觉玲

文末留言说出

#古诗词中的智慧#分享人生感悟、经验和心得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hj/15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