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进一步落实“产业革命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潮砥镇牢牢抓住“民心党建”这个关键,抢抓脐橙园区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尽锐出战,扬优势、强弱项、补短板,整合园区土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扩宽群众增收门路,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园区示范、全域推进、融合发展”衔接乡村振兴的产业之路。
统筹整合沃土,渠引“活水源”。一是始终坚持铜仁乌江经济融合区中的脐橙产业小镇定位,用脐橙产业守住生态之绿、攻克脱贫之坚、走出发展之困,让脐橙产业成为全镇2.22万人巩固脱贫增收主导产业。二是整合潮砥社区、新华社区、石板社区、果园村等13个村居1.3万亩脐橙园区土地资源,为有效应对市场风险,以村级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将“大户+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了龙头企业——贵州乌江众旺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示范带动全镇专业合作社实体化发展,由龙头企业提供产业种、管、销一条龙服务,兜底产业发展风险。三是培育石板村、官宅村示范“村社合一”2个,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短、平、快”经济型作物,惠及群众户2.2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增收致富。四是有效利用定点帮扶机遇,修建产业路9.5公里,新建灌溉水池㎡,安装生物杀虫灯22盏,配置加电喷雾3台,安装供水管网18公里,为脐橙产业园区灌溉用水、科学杀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优化产业布局,种好“摇钱树”。一是依托“脐橙园区”土地资源优势,制定了“强规模、创品牌、出效益”的总思路和“脐橙下坝、香柚镶间、花椒上山”的总布局,在海拔米以下区域发展脐橙,海拔在米至米区域发展香柚,海拔在米以上区域发展花椒。实现村级党组织主体、干部群众主力、社会企业参与,合力推进产业革命,以基层党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坚守初心,十年坚持,心愿得“橙”。从年到现在,历经五位党委书记和镇长,都始终牢牢把脐橙产业当作主业来抓,仅在年,全镇新发展脐橙多亩,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到如今1.3万亩,覆盖全镇户2.22万人。三是坚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种管联合,发展“短平快”产业,截止目前为止,全镇发展脐橙1.3万亩、花椒亩、香柚亩、辣椒亩、肉牛产业余头。着力打造“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特色产业,辐射和带动贫困农户创业创富。构建起人均1万元以上产值的产业支撑,有力地推动生态潮砥又快又好发展,曾经闲荒的土地到处种满了让农户们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强化村社合一,喜获“致富果”。一是为服务好脐橙园区产业发展,采取“民心党建+”发展模式,强力推进村社合一,紧紧围绕脐橙园区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基础实施配套、产销对接等内容做好园区服务。二是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套种+散户”等模式,发展经济效益高,生产周期短的特色高效农业,提高园区综合经济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三是潮砥镇脐橙产业通过多年发展,不断探索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即产业收益的50%属于种植公司(大户)、30%属于土地入股农户、10%属于村集体经济和未入股贫困户、剩余的10%属于合作社,让基层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成为利益共同体,让产业发展政策红利惠及所有贫困群众,吸纳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就地就业人数达1.5万人次,实现了农户在家就能就业摘到“致富果”。
推进文旅融合,盘活“产业链”。一是以农旅一体化发展为抓手,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重点,立足镇情实际,深挖资源潜力,聚合各方优势,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思路,同时,利用白果坨国家湿地公园延伸覆盖潮砥镇的聚集作用,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推进乌江生态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建设,努力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旅融合、乡村美丽的潮砥新未来。二是充分利用一年一度潮砥镇脐橙采摘节活动,以“线上+线下”扩大宣传力度,形成了“线上+线下”聚合力。年脐橙采摘节,通过直播带货30多万斤,现场与苏州太湖旅游服务股份公司、贵州合力购物有限公司等公司签订产销协议80万斤,产值达多万元,有效推动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产业链”。
精彩回顾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谌贻琴出席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并讲话
●贵州建立“”保障机制提升村干部报酬激励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建功乡村振兴
●《学习时报》专访谌贻琴:谱写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何秀刚: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
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
推介先进典型服务党员群众
指尖党建新选择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