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疗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位于舞阳河畔的大龙经济开发区德龙新区是我市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安置德江县搬迁群众户人。为了让搬迁群众更好地适应新家园、融入新生活,该区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多举措帮助社区群众解难题、促发展,向群众履行好“有难事、找社区、半小时、准上门”的庄严承诺,凝心聚力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为大家服务甘之如饴
“小徐,我家洗菜盆水龙头老是装不上,有时间来帮忙看一下吗?”徐廷黔的电话里传来德龙新区搬迁户杨忠国寻求帮助的声音,接到电话后的徐廷黔随即就骑上自己的摩托车前往杨忠国的家中帮忙。将一条软管套上易装器和胶垫,再从盆底穿过,然后拧上套筒,在徐廷黔熟练的操作下洗菜盆水龙头就安装好了。
像这样的求助电话徐廷黔接了不下百次,及时上门给群众提供需要的服务成为了他的生活日常。
年徐廷黔一家从德江县长堡乡的大山深处,搬到了德龙新区。来到新家园的他一刻也没闲着,帮助社区居民修水管、换水龙头、修卫生间水箱、教大家用电器、通下水道……“忙碌”的他只要群众一个电话,就立即带好扳手、胶布等工具上门为大家服务,并分文不取。也在帮助他人的服务中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成为社区里的“名人”。
提起徐廷黔,社区居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如今的他是所在社区的监委委员,是贵州竞阳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保安,更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说:“能帮到大家,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我甘之如饴。”
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如何让搬迁群众获得更多收益,解决安置点“就业”难题是关键所在。为此该区充分利用大龙开发区园区企业多、用工需求量大的优势,积极协调园区企业特别是轻工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
走进位于德龙新区就业扶贫产业车间的贵州芳蓉服饰有限公司,工人们在认真的忙碌着手里的活计,裁剪、踩拉链、锁边……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芳蓉服饰是一家以生产滑雪服、棉服、冲锋衣、工作服等户外服装为主企业。“当前正在赶制8万件出口国外的工作服订单,价值近万元。”该公司负责人吴吉芳说,目前新区有30几个人在这里上班,每月平均能拿到多元的工资。
“车间就在小区内,走几步路就到了,周围广场,农贸市场都有,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有份收入,顾家增收’两不误’,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居民开心地说道。
此外,该地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魔芋产业余亩,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合作社移民群众的运行模式,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点亮微心愿传递幸福感
“我想要一袋大米;我想要一张电动轮椅;我想要一台盲人手机;我想要一个足球……”
在粉红色的心愿树上,一张张小卡片的挂满了这颗小树,卡片虽小但承载着大龙街道困境儿童、困境老人及其他困境人群期盼已久的微心愿。
德龙新区隶属于大龙开发区大龙街道,自该街道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建设以来,积极开展兴趣特色活动,了解群众诉求,帮助大家更快融入新环境,增加大家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该社区田社工田青青说:“看到一个个微心愿被认领,真的非常开心,希望能发动身边更多人加入这一行动中,来帮助更多人需要帮助的人。”
为帮助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该区开办了夜校,社区干部、志愿者上门服务等活动,走访慰问搬迁群众3.34万余人次,入户开展“两走进·两感恩”宣讲2.8万余人次。
来源:梵净云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