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党建工作是党委书记的第一职责。作为镇党委书记,我深知,能否筑牢党建“主业”意识,抓住党建工作“牛鼻子”,是对自己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考验。潮砥镇是文化老区,也是移民重镇,党建工作要彰显老区特色、突出移民党建亮点,按照“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党建就是抓民生”的工作思路,以“四抓四提”为载体,积极打造移民党建示范带,让蓝色服务党建在文化老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开展慰问
抓制度,提升班子和党员队伍带头能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心在基层。基层党委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为党委书记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制定完善制度,构建和谐队伍。制定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制度、上下班签到制度、请销假制度、党委例会制度和党员旁听党委会等制度,通过健全制度,在班子和党员队伍中形成善学、团结、进取的良好氛围。目前,党委中心组学习12次,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0次,党委例会18次,党员旁听党委会10次。
注重素质提升,夯实基层堡垒。决定一个村发展好坏快慢的关键是村干部。在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工作中,严格按照党员发展流程,严把党员入口关,把政治素质好、思想解放、敢闯敢干,具备一定经营头脑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当中来。今年,发展党员5名,吸收入党积极分子5名。针对党员队伍中,思想不进取,工作不踏实,作风漂浮的严格按照不合格党员处理意见进行处理和整治。
深入一线调研产业党建工作
抓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创新村(社区)级治理。一是权力下放,推行职责分工,调动主观能动性;二是人力下移,积极选派39名熟悉农村服务工作的党员干部常驻村开展便民服务工作。三是资金下投,为切实解决村(社区)“无钱办事”困境,镇财政每年每村增发1万元运转经费。强化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坚持和完善“村财镇管”、“资产审计”等制度,健全和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好村民代表会议、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对村里财产收支及公开情况实施检查和监督,堵塞财务管理漏洞。
加强村干部学习和培训,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意识。经济要发展,干部是关键。受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劳动力外流等因素影响,当前农村(社区)劳动力少、缺乏技术性人才,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意识薄弱和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信心。为此,一是通过扶贫项目和结对帮扶等政策倾斜,加强村支两委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意识;二是邀请有关部门专家、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加强种养(植)业技术培训,培养本土技术人才和致富能手;三是借助道德讲堂、万村千乡网等平台和播放创业成功典型影片,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集体经济,让群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强对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提高群众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自觉性,截至目前,开展各项业务培训12次,播放影片16场。
拓宽增收渠道,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在选择发展路子时,要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跟风上、盲目干的现象。采取打破常规思维,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不拘一格,重点在调整结构、建立长效机制和发展模式上下功夫,采取致富能手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大力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带资金、带项目回乡创业,牵头领办集体经济项目谋发展;改善民生、增进福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发展氛围。
调研产业发展情况
抓创新,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民心向背、事业兴衰,直接关系着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必须注重党建工作的创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实行党建工作定期调度。严格按照年初党建工作考核方案,抽调专业人士组建考核队,每月定期对各党(总)支部的各项党务工作和镇班子成员抓挂帮村(社区)党建工作情况进行调度。
实行党建品牌创建。以石板村(园区党建)、新华村(产业党建)两个党支部为重点,着力做好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
全面推行党务公开。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把党务公开工作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制定下发了《潮砥镇党务公开的实施方案》,确定了重点公开内容,为发展打牢群众基础。
创新蓝色服务党建机制。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及时回应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及时成立3个党总支(办事处)。
抓亮点,提高移民集镇承载力
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和“旅游观光、休闲垂钓、农事体验、农家美食”为工作重点,把培育绿色移民党建作为推动工作的有效抓手。
创新载体,注重实效。一是结合乌江沿岸旅游开发,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农事体验、农家美食”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园区,走旅游活镇的路子;二是利用有集体资金的村(社区)作为启动资金,兴建或经营土家饮食、娱乐服务等第三产业,走饮食誉镇之路;三是成立专业合作社。如社区、石板、安坝村可以利用乌江水资源成立网厢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利用精果林打造成立精品水果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打造、统一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调优品种结构、引入深加工等配套项目,走产业兴镇之路;四是创新资本运营手段。以现有土地、资金、资产入股或合资、合作兴办企业或参与企业发展。
突出重点,后发赶超。潮砥是实现移民集镇整体搬迁,搬迁后,由于新集镇吸附能力不强、附属设施不完善、移民后续工作量大等因素影响,导致新集镇承载能力不强,为此,全镇党员干部及广大人民群众要团结一致,攻坚克难,迎难而上,重塑文化老区形象。一是挖掘历史、重塑信心,要充分利用文化老区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文物、水域资源,丰富的政治资源,努力打造文化老区人文景观;二是正视问题、跨越赶超,全镇党员干部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重点围绕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形势不良好、产业未形成、群众收入单一等工作思路,找准问题根源,奋力而为,走出一天适合发展的“快车道”。
全镇各级党组织要精诚团结,顺势而为、顺势而上,坚定信心、狠下决心,为建成“文化老区、绿色水乡”奋力前行!(作者系潮砥镇党委书记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