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德江持续推进

铜仁市德江县龙泉乡居池坝村蔬菜大坝春耕忙武陵深处,春潮涌动,傩乡德江又迎春耕。   2月20日,正值“可耕之候”雨水时节。在铜仁市德江县龙泉乡居池坝村蔬菜种植大坝,30多名工人戴着口罩,分散在田地间,正加紧松土、起垄、覆膜,移栽菜苗。   “一年到头就是这段时间最关键,不能误了农时,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遭受的损失补回来。”村民谭登石说,要是放在往年,没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大家早已在这片土地上争先恐后放水犁田了,今年大家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种上蔬菜,他们也转变身份成了“上班族”。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今年谭登石把以前种植水稻、玉米的8亩地流转给了村里的裕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每亩每年能收入元土地租金,另外,蔬菜基地用工需求量大,每天能挣80元常年有活干,他计划在基地做一名长期工人,有信心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年9月,龙泉乡引进铜仁裕丰公司落户居池坝村,取缔户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农业经营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和“村社合一”的发展思路,调减低效作物,提高土地效率,助推产业革命和群众增收,目前大坝亩土地已进入紧锣密鼓的春耕状态。   龙泉乡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年德江县持续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缩影。   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是关键。年以来,德江县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以肉牛和花椒为主导产业,按照“地不荒、圈不空、人不闲”和“长短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形成了“2+N”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产业革命这场硬仗中捷报频传,取得丰硕成果。     据统计,目前,全县肉牛存栏13.5万头,发展花椒15.13万亩,建成茶园18.89万亩,年均种植烤烟3.5万亩,发展天麻万平米,建成果园11.3万亩,种植蔬莱29万亩,发展食用菌万棒,油茶3.17万亩,核桃8万亩,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

在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中,德江县不断强化农民培训,狠抓技术服务。按照群众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原则,结合扶智、扶志“双扶”活动,大力开展全员培训,实现应培尽培。   年以来该县投入资金2.6亿元用于产业发展。通过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用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足扶贫产业子基金,发挥好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农业保险等政策,将政策和资金重点向深度贫困村和拟出列贫困村倾斜,向规模化产业倾斜,向亩以上坝区倾斜。   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原则,引进吴中区东山茶叶公司与该县永志茶叶公司,采取技术合作、整合产销两端资源等方式创办龙头企业。据统计,目前已帮助该县销售茶叶万元以上,辐射带动10余家茶叶专业合作社。   另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搭建“农校对接、农企联盟、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餐对接”平台,畅通销售渠道,稳定产销关系,大力推进农产品“九进”活动,解决了蔬菜、水果、畜禽等农产品销售问题。   在此基础上,不断抢占县外市场,成立县农产品产销对接专班,积极对接重庆、贵阳、遵义等周边城市农产品物流园,在贵阳农产物流园开设德江县农产品销售档口。同时,通过扩大电商销售,依托农村淘宝、邮政电商、贵农网等电商平台,推动“德货”出山。去年1至9月,全县电商零售达1.3亿元,同比增长6.2%。   该县还主动到五矿集团、东部对口帮扶城市吴中区对接市场,扩大吴中·德江专柜、多彩贵州城德江专柜销售量。去年通过帮扶单位吴中区采购脐橙吨万元、黑木耳10吨76万元,五矿集团直采脐橙、蜂蜜、天麻等产品礼包62万元。   通过产业发展,德江县开启了脱贫攻坚“加速度”,贫困人口从年的户人,减少到目前的户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4%。     目前,肉牛、花椒2个主导产业,茶叶、烤烟、天麻、核桃、脐橙5个特色产业,蔬菜、食用菌2个短平快产业,带动生猪、肉羊、禽蛋、油茶、竹子等产业在德江大地上开花结果,形成了富民产业。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田勇

编辑王迟

编审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mj/16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