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得富,先修路。德江县楠杆乡六一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村庄因路而美、农民因路而富、产业因路而兴。
近日,记者走进六一村,虽然烈日炎炎,但该村的现代休闲体验园和雪鸡河景区却人头攒动,一副热闹非凡的景象。
“这样的热闹场景以前想都不敢想……”六一村支书杨秀华告诉记者。楠杆乡是离县城地理位置最偏远的乡镇之一,毗邻遵义市的务川县,路途遥远且路面坑洼不平,一般的轿车很难行驶,只能乘坐越野车前往,在路上颠簸了大约四五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楠杆乡曾经因交通不便而被边缘化,更何况是处于该乡较偏僻的贫困村——六一村。
一条途经的高速公路和匝道口改变了一切。年12月开工的德江至务川的高速公路共设置收费站4处,其中一处就设置在六一村的洋乐坝组。
该村因德江到务川高速建设给该村带来了发展机遇。“我家马上准备拆除旧房修建新房子,过上新生活。”该村村民杨华高兴地说。
“我打算到匝道口附近开一家农家乐。”村民邓江说,有的村民开始修新房子,有的村民发展产业。
道路通,产业兴。休闲体验园的观光台、配套设施和观光道路也在计划修建之中;亩的白茶基地也在加快打造之中;一直藏在深闺之中的雪鸡河也迅速进去游客的视野。依托于高速公路强大的吸附带动作用,六一村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曾经那些低矮破旧木房和满是牛羊粪便的土路……的老旧印象一去不复返了。现如今,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条宽敞明亮的水泥路,一栋栋干净整洁的洋房,家家户户门口都停着小车,白茶基地和生态烤烟产业欣欣向荣、休闲体验园游客如织,一个现实版的生态美、百姓富的新农村、小康村呈现在大家面前。
德江至务川的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6横7纵8联”中的第1横首段,届时,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因路而兴。
作者 张羽洪
编辑 尹 洁
编审 朱 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