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故事把青春书写在脱贫攻坚的大

我叫陈念,年12月,我响应组织号召,到德江县合兴镇东元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那年我22岁,刚参加工作不久,脱贫攻坚工作于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我出生于贫困家庭,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改变了我的命运,如今能够回报社会,我暗自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好。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我便主动向前辈们学习,在大家的帮助下,工作变得顺利许多。工作之余,我就收集扶贫资料、上网查询、学习文件、翻阅往年村脱贫攻坚资料,通过这些渠道我了解了脱贫攻坚知识及脱贫攻坚政策。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是脱贫攻坚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乡亲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容不得一丝马虎。当时,我包了一个村民小组,这个组一共39户人,在家的多数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老年人思想比较守旧,不好做工作。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白天我就入户实地查看,一户一户地做工作,晚上我便召集大家开群众会,宣讲“五改”政策,听取大家意见,了解他们对实施改造的顾虑。印象较深的是杜显财户,该户两位老人在家,没有卫生厕所,平时如厕就在猪圈,我说:“嬢嬢,你们年纪大咯,这样子不方便,也不安全哦,还是修个卫生间好点哦。”阿姨回答我说:“前半辈子都这样过来了,我怕个喃。”“现在政策好啊,你修卫生间,搞硬化,国家给你补助哦,看某某户修好了,安起热器,安逸噶。”我一项项的解释着政策,一遍遍的做着思想工作,今天做不通工作,我就再明天来。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杜显财户最终答应实施房屋维修及改厕两个项目,就这样一户户的做工作讲政策,现在这个村民小组户户住安全住房,家家有卫生厕所。年的7月,太阳格外毒辣,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工作进度,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开展工作。为消除了安全隐患,攻坚队动员群总力量加攻坚队力量利用“”政策拆除42户间老旧危房及附属房,那段时间满脸是灰,满身是汗。为解决群众住房渗水问题,攻坚队分组行动,我们手提防漏漆,肩扛扫帚,背个水壶就出发,从早干到晚,最难熬的是下午两点到四点,天上的太阳还是那么毒辣,我们蹲在房顶的板面上一遍遍刷着防漏漆,铺着防漏网,为了防漏效果每一条缝隙都要刷三遍以上油漆才能上防漏网,被暴晒到下午得板面热到发烫,感觉脚上的鞋子都快要融化,汗流浃背,至今那种双面炙烤、受热均匀的感觉还记忆犹新。脱贫攻坚战场上没有弱女子,只有女汉子。和砂浆,铲水泥,搞硬化,我们分工明细,形成流水线式的加工,硬化一气呵成,水泥石砂都是重物,晚上收工,手端着碗拿着筷都会发抖,攻坚队的每一位队员都是战士。庆幸的是我们补过的板再也没有渗水,我们的努力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庆幸的是我是这场攻坚战场上的一员。当听到“陈同志,辛苦喽”,便觉得一切都值得。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佳佳 整理编辑 黄昕蕊编审 尹长东李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mj/17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