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赴柬埔寨等东盟国家驻昆明总领事馆洽谈高校交流合作事宜
近日,在铜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叶锋的带领下,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胡慧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外事办周聃一行赴柬埔寨、缅甸、泰国和老挝驻昆明总领事馆洽谈高校交流合作事宜。
该洽谈得到了柬埔寨驻昆明总领事馆总领事索科拉丁、缅甸驻昆明总领事馆领事登丁、泰国驻昆明总领事馆负责教育合作交流领事陈美祥、老挝驻昆明总领事馆副领事帮当-巴萨帕迪等人亲切地接待。洽谈期间,我校向各领事介绍了学校专业设置、留学生招生及国际合作办学等情况,对招收条件、学习经费、学习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索科拉丁说,虽然柬埔寨公立高校不多,但现均已和中国各高校有着紧密合作,很多学生向使馆递交申请,来华留学愿望非常强烈。他表示,愿意帮助我校和柬埔寨校方取得联系,并促进相关交流与合作。同时,在与柬埔寨高校签订协议等相关辅助材料办理签证时,可以获得免费签证。登丁向我校咨询了贵州省留学生奖学金设置情况,并希望我校能够拓宽相关项目,以便更多的缅甸学生能够参加到中国学习的大潮中。陈美祥则向我校推荐了泰国高校联系方式一览表。她表示,在今后的合作或互访中会尽力提供帮助与促成双方,并向我校推荐了泰国知名大学。她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校可以与泰国此类知名院校展开合作,提高中泰教育交流,促进两国之间更深层次的沟通。
洽谈期间,帮当-巴萨帕迪就校际交流与合作相关事宜做了交流。通过此次洽谈,进一步增强了我校对东盟国家高校的了解,巩固了留学生生源基地,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柬埔寨驻昆明总领事馆总领事索科拉丁(居中)合影
外事侨务办主任叶锋(左二)一行与总领事索科拉丁(左三)会谈中
与缅甸驻昆明领事馆登丁领事(居中)合影
供稿:罗帮振
我院举行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诞辰周年学术活动
为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加强学术交流,推动我校红学研究发展,积极营造品读经典的良好学习氛围。由中国红楼梦学会、贵州省《红楼梦》研究学会、文学院、我校红楼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诞辰周年学术活动于12月5日在我校举行。
5日上午,在我校博思楼教室举行了“新知杯”我读《红楼梦》征文颁奖仪式。这次征文共收到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美术学院等二级学院同学的44篇文稿,经过评委认真审读,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级(3)班的王松和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级(3)班的谭敏获得一等奖,另有4名同学获得二等奖,6名同学获得三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年鉴》副主编、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孙伟科,我院党总支书记刘德平、副院长张建刚,省红学会副秘书长吴雪梅、陈可为,新知集团铜仁公司经理牟强等嘉宾、领导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获奖证书。
颁奖仪式结束后,孙伟科教授作了题为《漫议红楼梦的艺术改编》的学术讲座。他从传播学角度,对年版越剧《红楼梦》、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得失进行了分析比较,他指出越剧《红楼梦》改编是一个经典,运用“无中生有”的艺术手法,精雕细琢了宝黛爱情,突出了宝黛爱情悲剧这条主线。87版电视剧《红楼梦》淡化了宝黛钗之间爱情的矛盾与纠葛,突出了“兴亡”主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部改编局限也很明显,如表现“亡”的主题的后六集完全抛开小说的后四十回。他还指出,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表现出林黛玉的诗性、诗魂的特点,展现贾宝玉精神层面的东西也被削弱了。孙教授指出,10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很多小说中的经典场面被轻描淡写,电视剧碎片化的叙事风格,也影响了它的传播与接受。他认为,用小说之外的故事,分解了小说本身的故事,这种后现代主义瓦解小说的观念是很危险的,在《红楼梦》传播与艺术改编中应当遵循小说本身的故事。他强调,一种艺术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艺术形式,照搬另一种艺术形式,注定是要失败的。
5日下午,全国红学研究微论坛在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举行。孙伟科、吴雪梅、陈可为和我校红楼梦研究所成员李子芯、董刚、王棋君,以及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倪黎老师、红学爱好者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红楼梦研究所所长郭征帆主持。
论坛上李子芯老师从佛学角度对妙玉人物形象进行了解读,王棋君老师将《俄狄浦斯王》与《红楼梦》中的悲剧进行了比较,董刚老师从“崇高”美学的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分析,郭老师从梦文化的角度对《红楼梦》中描绘的梦的类别及作用进行了研探,吴雪梅副秘书长对《红楼梦》中医的描写进行了阐述,陈可为副秘书长对贵州省红学会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孙伟科教授分别对上述发言进行了点评,他指出,现在红学研究视野也面临着转型,作为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要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