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德江县高家湾村盘活ldqu

白癜风能治好吧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高家湾,坝子宽,挑起水桶到处蹿……”多年来,德江县堰塘乡高家湾村守着平整的田土,却饱受干旱之苦,村民辛辛苦苦忙一年,纯收入不过元左右。

蓬勃发展的高家湾生态农业园

年,高家湾被确定为全省个高效农业园区之一,怎样用高效农业带动老百姓致富?高家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当年10月,高家湾村成立了“三金”土地流转合作社,通过让农民流转土地得租金、基地打工领薪金、合作社里分股金方式,创造性的打破田土边界,集中流转近亩土地,将第四轮承包耕地因分户形成的“碎片化”土地进行优化整合。

黑木耳种植基地

关键要素土地资源的集聚,让不少前来考察的企业少了后顾之忧。当年,高家湾村先后引进丰彩大地、旺江公司、黑木耳公司、德江康菌公司,从无到有建起余个温室果蔬大棚、亩黑木耳基地和5个食用菌大棚。

企业进村,产业落地。土地租出去后,老百姓进入大棚、基地就业,家庭富裕的农户还拿出资金入股黑木耳合作社,“新三金”农民就此诞生。

38岁的覃凤嫁到高家湾快20年了,年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为争水灌溉,村村户户都吵过嘴、打过架。年7月,覃凤在村干部的动员下,流转田土2.5亩,每亩流转金元,3年一小浮,5年一大涨。现在,覃凤和村里的12个妇女成为旺江公司的长期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负责果蔬大棚的除草、施肥、采摘等工作,每月工资可达元。

“现在,我们也是工人了。”覃凤笑着说。从农民到工人,虽然没有离开土地和锄头,覃凤一家的生活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和覃凤一样,不少村民纷纷拿出土地流转,在园区打工,还能在合作社里分红,成为了“新三金”农民。

“我们每个月付给村民的工钱基本保持在20万元左右。”丰彩大地公司负责人吴廷中说。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高家湾园区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万亩,按平均元/亩/年计算,农民年收“租金”达万元;合作社分红达5次,总分红金额近60万元;各企业正常的薪酬,每月可达40万元。

“短短3年时间,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元,村集体经济也从零增长到10万元。”村支书高涯军介绍道。

草莓基地

如今的高家湾,无土栽培的台湾凤梨、太空南瓜、反季节水果等各种观赏植物和水果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刚建成的科普馆集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文化建设及园区规划建设于一体;正在建设的5A级标准生态农庄,集精品客房、宴会厅、多功能会议厅为一体;可实现吃、住、游一体化。

“现在园区里不少农户开办起了农家乐,有的将路边地块平整成为停车场,一些村民还联手打造赏花、游览小景点,在增加园区接待能力的同时,也顺势搭上了旅游产业快车。”高涯军笑着说,年,高家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省文明村称号,被确定为省重点扶持民族特色村寨。

目前,德江以高家湾农业园区发展为样板,在全县复制推广,带动建成沙溪茶叶产业园、合兴万亩白茶产业园、高山天麻种植产业园等20余个园区,纳入省级农业示范园区4个、市级5个,该县以“烤烟、天麻、核桃、茶叶、畜牧业”等为主导产业的“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带”快速发展。

温室蔬菜基地

记者手记

打破土地承包界限、引入现代市场经营主体,是高家湾村实现脱贫致富的法宝。

正是抓住了产业发展中的关键要素:土地资源的集中流转,破解了土地流转难、企业规模种植难、产业发展连片难问题,让高家湾驶入了发展“快车道”。从“靠天吃饭”到当上“新三金”农民,村民们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希望和期待,一个百年老村,正在重获新生。(李中迪)

温馨提示:德江组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xs/13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