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门户,绝美铜仁

我们是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小组成员有:田浪、黄银钗、金小敏、罗爱平、王阿康、胡桂芳、张忠黔、徐敏、田珍、李艳萍、罗章。我们来自铜仁,我们为我们的家乡代言!

铜仁市,贵州省辖地级市,有“中国西部名城”之称。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湖南省怀化市,北与重庆市接壤,是连接中南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全市辖碧江区、万山区、思南县、石阡县、德江县、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等。铜仁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发源地,是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区,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接下来敬请大家在我们的介绍下欣赏绝美铜仁风光!

CHAPTER01

第1章节

武陵之都,灵韵碧江

碧江区,是铜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与湖南怀化接壤,地处武陵山腹地向雪峰山过渡的斜坡地带。一条锦江水,滋养了相互交融的龙舟文化、商埠文化、宗教文化、水运文化,积淀了碧江仁义、包容、自然、和谐的独特文化底蕴。碧江得名于潆洄穿城而过的锦江,锦江发源于铜仁境内的梵净山,碧绿似玉,是铜仁的母亲河,它孕育了美如诗画的十里锦江长廊、幽奇的溶洞、壮美的峡谷。城区四面峰峦拱列,森林覆盖率达68.21%,连续常年位居全省主城区方阵第一。山与水绘就了一副“城在水中、水在山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古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赞誉,今有“黔东明珠”的美称。

九龙洞,坐落于锦江南畔的观音山山腰,是贵州省首批确定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是天然形成的石灰岩溶洞,洞内第三大厅高达39.98米的钟乳石柱与洞顶相连,是全世界第二高,国内之最溶洞、温泉、锦江画廊(锦江大峡谷),以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完美组合在一起。

食社饭是湘西和黔东一带人民在春社日祭祀的习俗,铜仁至今仍普遍保持这一传统习俗,据《铜仁光绪府志》载:“三月清明前后数日,翦白纸挂于祖墓上,谓之挂青;若服未阕者,先于社日扫墓,以野菜和饭祀之,谓之社饭”。清明时节,家家必烹煮社饭作扫墓祭品,人们以此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人们缅怀故人,寄希望于未来的情愫。

_

CHAPTER02

第2章节

汞都万山,朱砂古镇

朱砂古镇是年国土资源部批准的首批28家国家矿山公园之一。开发建设中的汞都国家矿山公园主要以万山老城区的汞矿矿业遗迹为核心景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建设的重点项目包括汞都博物馆、苏联专家楼景区和黑硐子、仙人洞古代采矿遗址景区及冷风洞。

炸粑是铜仁地区传统早点。又叫“马泡”。因其制作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便宜,油炸粑外酥内软,油而不腻,吃起来咀嚼有味,口齿生香,深受民众的喜爱。油炸粑又称马炮、提儿粑粑。相传一官差骑马路经铜仁,因马脚鞋破烂,马掌生起泡茧,无法再走,进店投宿。店厨发现后,送给官差一双布鞋做马脚鞋,官差赏给1块铜元。厨工连夜赶制一种形如马掌泡茧的油炸粑1串,送与差官,希望差官爱惜马匹,马炮由此而得名。

鼟锣,是多万侗族同胞中目前最为独特、古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族文化艺术之一,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年黄道侗族乡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鼟锣艺术之乡”。鼟锣以锣、鼓为主,辅之其它乐器和用具。最具观赏价值和表演形式的是新春佳节鼟锣,村寨之间,少则数十人,多则上千人,黄毛孩童、古稀老人、青壮劳力、翩翩少女,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委婉处柔媚万千,激越时锣鼓震天。

_

CHAPTER03

第3章节

黔中首郡,乌江明珠(思南)

思南县是贵州的第一个郡,在民间常说“先有思南县,后有贵州省”。乌江横穿了思南县,被视为思南县的母亲河。思南县的魅力在于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未经雕饰的天险美景。

1、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的石林景区。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的石林景区位于思南县长坝乡境内,距县城70公里。石林是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石林景观,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地质景观,出露面积4.92平方公里,地质地貌丰富奇特。

2、白鹭湖湿地公园。白鹭湖位于乌江中游,境内有多达多只白鹭,故得名白鹭湖,拟建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包括黑滩河、六池河等支流和部分流域层,规划总面积.8公顷,湿地面积为.9公顷。

_

CHAPTER04

第4章节

温柔之乡,泉都石阡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木偶戏、仡佬蹦蹦鼓、其中属石阡毛龙最富盛名。仡佬民歌《情姐下河洗衣裳》更被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民歌博物馆永久收藏。

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石阡县,是首个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石阡温泉设施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年),延续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全国唯有、世界少有既可洗浴,又能直接饮用的天然矿泉温泉,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温泉之一。

全国最大的宫宇——万寿宫古建筑群。万寿宫位于石阡县城北端。为明万历初年始建,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年间补修,占地平方米。万寿宫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好最大的宫宇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上古寨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当地人称之为“佛顶山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村庄”。

_

CHAPTER05

第5章节

书法之乡,养生印江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北、铜仁市西部,地势东高西低,东南向西北倾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印江地处梵净山西麓,始于唐武德年间(年—年)“思王县”,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题写“颐和园”匾额而闻名的严寅亮先生就是其书法文化代表之一;孕育了国务委员戴秉国、美籍太空博士吴学超等一批名人。

印江还有着中国书法之乡、贵州长寿之乡、长号唢呐之乡、佛教圣地、中国蔡氏古法造纸艺术之乡等美称。

梵净山位于云贵高原武陵山脉中段,贵州省东北部的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自然保护区年建立,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于年10月17日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年6月30日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同时也是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依仁书院,位于印江县城,修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年)的依仁书院,最初名为“龙津书院”,嘉庆十三年(年)易名为“依仁书院”。

护国禅寺位于梵净山西麓的印江自治县永义乡大园址村。始建于宋建炎三年(年),是明代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

木黄会师纪念碑,被誉为木黄会师纪念碑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景区。

_

CHAPTER06

第6章节

画廊乌江,山歌沿河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省铜仁市辖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乌江下游,地处贵州高原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和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流经沿河境内千米,被称为“乌江百里画廊”,是国家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拥有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中国空心李之乡、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等十张国字号名片。

沿河土家族是中国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奉祭白虎、住吊脚楼、喝油茶汤、饮麻糖酒、吃灰豆腐、唱土家山歌、跳摆手舞,唱哭嫁歌、跳丧鼓等,此外,还有洪水朝天等神话传说,有针织挑花刺绣、木石雕刻、藤竹编织等工艺,有过赶年等节庆,沿河土家文化、红色文化、乌江文化辉映,保持着鲜明的土家民族风格和特色。

_

CHAPTER07

第7章节

苗寨古都,龙潜松桃

松桃苗族自治县(简称松桃),贵州省铜仁市辖县。松桃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麓,地处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与湖南的花垣、凤凰相连接,同重庆的酉阳、秀山接壤,区位适中,交通便利,古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之名。

1、苗王城。国家4A级景区,是西南地区苗族留存至今唯一一座保存得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古苗寨。位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

2、松桃潜龙洞景区。潜龙洞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黔龙村。潜龙洞地处湘、渝、黔两省一市交界处,位于贵州省梵净山东麓的松桃自治县境内,距梵净山山脚的冷家坝风景区20公里。省道松(桃)印(江)公路穿村而过,潜龙洞位于梵净山东线山脚,毗邻桃花源村、庙湾、凤凰古城、中国苗王城、边城等知名景点。

_

CHAPTER08

第8章节

黔中砥柱,枢纽德江

德江县位于贵州高原的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大娄山汇接处。东与印江相邻,南与思南接壤,西与凤冈交界,北插沿河、务川之间。德江气候宜人,德江地理优越。地处黔北和黔东接合部的县辖重镇煎茶,以其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成为商品的集散地,东沿省道出湖广,北顺国道达巴蜀。被誉为“黄金水道”的乌江,自南而北,流经县域五个乡镇67公里,吨级的船舶可以直驶长江。素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奇石之乡”之称,境内有隋唐扶阳县城遗址、枫香溪会议纪念碑等景点。

1、熬熬茶。熬熬茶又被称为油茶,是土家人喜爱的饮食之一。逢年过节,每当贵宾到来,土家人就制作熬熬茶,拿出精制的大米花、芝麻饼,泡果等盛情款待,围坐火堂,边吃边拉家常,谈古论今,别有一番风味。

2、炸龙灯——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活动,但是在德江却依然保留着几百年的来的“炸龙灯”活动。

到了土家族的“过大年”正月十五当天,从中午到夜晚就正式开始“炸龙灯”。德江龙灯现已走出了本土,享誉全国,成为民族传统文化大观园中一朵亮丽的奇皅。

3、傩戏。德江是“中国傩戏之乡”。傩堂戏又称傩戏和“杠神”。它是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宗教祭祀戏剧,也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活动,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我们的家乡,美丽铜仁之美绝不止你眼中所见这般,更多的惊奇景色和美味珍肴是文字所不能描述出来的,所以有机会一定要来铜仁游玩美景,品尝珍馐,我们在铜仁等你哦!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xs/14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