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还能听到河水潺潺、蝉鸣和鸟叫;乡村,处处有桃红李熟的美景,处处是文明和谐的氛围……位于黔东北的德江,处处彰显着生态意境,展示着生态魅力。
近年来,德江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牢牢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大力推进生态城市、生态旅游建设和发展,在实现生态美、环境好的同时,也实现了产业强、百姓富的目标。
生态城市建设魅力初现——
山水园林城宜居宜业家
华灯初上,清幽的夜色流泻着斑斓的霓虹,潺潺的河水和着喧腾的音乐,把德江城渲染得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绿意葱茏的新城区、快速崛起的产业园区、景色宜人的城市公园……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审视,“大美德江”的美誉都名副其实。
近年来,德江以“山水园林”为建设理念,沿着蜿蜒的玉溪河,建成古树葱茏、奇花异草的城市公园,并将德江的红色文化和傩戏、土家炸龙等民俗文化以木雕、浮雕、石刻等形式镶入其中,与现代时尚的世纪明珠、多维国际等商住楼盘融为一体,成为德江人民的“会客厅”和市民休闲观光娱乐之地。
德江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建成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围绕这个目标,该县近年来按照“一城三区五中心”和“南连北拓中改西扩”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山地特色城市建设,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城市品位都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该县城镇化率由28%提升到43.7%,城镇化率从25%提高到43.27%,县城建成区面积从7平方公里拓展到2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从8万增加到20万。
泉口镇“万亩草场”村民——
端上生态碗 吃上旅游饭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首歌曲虽然歌颂的是北方草原风光,却同样适合用来形容德江县泉口镇的万亩草场。
走进泉口万亩草场,只见茫茫大山,绿意融融,洁白的羊群点赞在绿海间,与蓝天白云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精美的画卷,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几个蒙古包旁,游客围着刚下架的烤全羊,吃得津津有味;跑马场上,游客骑着马儿飞快奔跑;草地上,还有游客驾着卡丁车来回转悠。
目前,万亩草场已建成了个车位的停车场,建了景观亭1座,旅游步道米,蒙古包7个,跑马场米,卡丁车草坪平方米,还有一条长2.2公里的银杏大道。
沙溪乡石龙村民——
昔日采矿挖煤 今朝栽菜种茶
石龙村是德江县沙溪乡的一个小村寨,曾经却是远近闻名的“煤海”,因其煤炭储量丰富,从20世纪50年代,德江县便在该村成立煤厂开采煤矿。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年左右。当时因受市场行情影响,加之煤矿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村里的煤矿陆续关闭。煤矿产业的没落,让村民无所适从,许多村民相继外出务工。
也就是在这一年,村里开始调整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客商到村里流转上千亩土地种植茶叶。
今年,石龙村30多户群众加入种菜队伍,全村蔬菜面积达多亩,还有一部分村民发展天麻等产业。
从昔日的煤炭村,变成生态农业村,是从地下到地上、黑色到绿色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村结合退耕还林,发展了多亩核桃,还规划发展猕猴桃、花椒等绿色产业。
石龙村的绿色产业,正在悄然兴起,不仅让煤村变绿了,还让群众真正富裕了。
转载自《贵州日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年会特刊
文:杨聪冯胜彦
图:冯胜彦高应清崔杰
审稿:冯建洪
编辑:刘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