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习俗打糍粑,吃糍粑,日子越过越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的日常生活,年节祭祀都融合了当地的自然、历史、社会的因素,从而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北方人喜欢蒸馍馍,南方人就爱打粑粑。我们就来摆一摆打糍粑的龙门阵。

南方人偏爱糍粑。关于糍粑的起源有这样一种说法:相传,在春秋战国的末期,楚国的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逃亡到了吴国。帮助吴国灭了楚国,自己也血了恨,报了仇。后来吴王中了越王设的美人计,伍子胥自刎身亡,临死前对亲随说:“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城下有粮。”当时苏州城被围得水泄不通,老百姓又冷又饿,危难之际,伍子胥的亲随就掘地三尺,挖开之后才发现,城墙的基础都是用糯米饭压成的“砖块”砌的。人们敲碎糯米砖煮熟后分食,数万军民才幸免于难。为感念伍子胥的恩德,后人们就在年节之时把糯米打成粑粑,祭祀伍子胥。南方人打糍粑的习俗就由此流传了下来。

四川人打糍粑的材料多种多样,一般是用糯米,因为可以酿成酒,所以四川人也把糯米喊成酒米,另外就连红苕、洋芋都可以打成糍粑,只是没有酒米糍粑软糯糍实。

打糍粑是一件力气活。先把酒米放在大盆里,加清水泡上一天一夜,然后再用大甑子,上大柴灶猛起蒸。等到蒸熟蒸透之后,就要迅速的倒入大石碓窝,用碓窝棒不停的舂打。经过千锤百打之后,糍粑才算打好里,雪白软糯的糍粑还冒着热气,散发着糯米的香味,让人忍不住想揪下一坨先尝为快,但又怕“猫儿抓糍粑,脱不了爪爪”。揪糍粑之前要用凉水把双手打湿,这样才不粘不烫,一坨坨的糍粑裹上香喷喷的黄豆面,就不粘黏了。小时候我们最爱吃烤糍粑!冬天的时候,兄弟姊妹几个围着火盆烤糍粑,先把火钳横在炭火上,再把糍粑一片一片的放在火钳上,边烤边吃。这一口沾白糖,焦香甜软,下一口就沾椒盐,麻辣焦香。那种趣味至今还刻在记忆之中。

在我们的家乡德昌至今还沿续着这样的一种风俗,就是在农历的十月初一这一天,是牛王菩萨的生日,所有的耕牛都不上班劳作。主人家把糍粑裹上菜叶喂给牛吃,在牛角尖上撮上两坨糍粑,小牛犊没有角,就贴一坨在脑门上,再摘几枝菜花插在糍粑上,这样一来,当牛儿们到水边,就会看见自己漂亮的样子,就会开心的笑了!人们用这种方式慰劳自家的耕牛。

长久以来,糍粑一直都在供奉着各地的菩萨先贤,也一直陪伴着我们平静的生活。

往期精选

在德昌县城50公里开外的山谷间,藏着属于德昌人的秘密

胡蹿,不姓胡

德昌的老街,说不尽的故事

德昌的老茶馆,你还记得吗?

你还记得老街上大众食堂蒜苗飘香回锅肉的味道吗?

读者群正式启用啦,欢迎扫码加入群聊,一起分享德昌故事。

按住上方??







































白癜风擦什么药膏
白癜风擦什么药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xs/7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