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锦先生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们大人把孩子教笨了。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我们于年8月11日在微课平台首次上线了《别把孩子教笨了》系列课程。
为了方便更多的学员参与和学习《别把孩子教笨了》系列课程,以后每期的直播辅导课程将在德慧智微课平台进行语音直播,请大家积极参与,踊跃交流,多提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为您服务。
1
中美教育对比
《别把孩子教笨了》系列课程第一部分第2节课:为什么中国的小学教育领先美国而缺乏创造力?其中熊老师讲到了30多年前中美访问团分别考察对方的小学教育,并得出重要结论的故事。那么中国专家访问团经过考察后看到了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得出了什么样的“重要结论”呢?对我们今天又什么启发?这和德慧智教育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来看看这个有趣的互访故事。
年6月,中国曾经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在见闻部分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
学生无论品德优劣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
在他们眼里,让地球掉个个儿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重音体美,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结论: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里也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举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臂放在身后,室外活动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7点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教师的解释,它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
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到今天为止,近40年过去了,仅仅在年到年的20年间,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育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位知识型亿万富翁。年共产生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占了半数左右。
说起中美两国的教育,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
确实,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差异之处颇多。但最根本的差异还是体现在教育观、知识观上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以数学为例,我国中小学课堂上不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原因在于我国教育界历来认为,大脑应尽可能多地储备知识,尽可能快地提取知识,因而中国学生的大脑在这两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而在美国,计算器在中小学的使用很普遍。因为美国人认为,计算器既然算得又快又准,我们又何必劳神费力地用脑算呢,人脑完全可以省下来去做机器做不了的事,大脑应该只发展那些计算机无法具备的能力。结果是,在利用和开发大脑的内在功能上,中国的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但在利用和综合外界的各种信息以及扩展大脑的功能方面,美国的教育则更胜一筹。
2
中国特色的德慧智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美教育的优劣之争虽然过去了近40年,但是我们依然不能从表象上简单下结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的德慧智教育,其中的理法蕴含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更以立德树人、开慧启智的经典诵读教育为实践方法,从宏观意义和微观原理上,都是极具优势和魅力的。
中国文字语言具有开慧益智的优秀特点,这已经被当代中外科学研究的成果逐步证实,其主要原理是汉语语言区在大脑的独特位置,会同时启动和使用左右脑。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脑科学家斯佩里认为,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性、条理性的思维;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艺术和经验学习的中枢。右脑记忆量是左脑的万倍。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提出:右脑是祖先脑,储存了人类万年在进化过程当中所积累的智慧,赋予人以直觉、灵感、顿悟、创意等。其信息量,为左脑的十万、百万乃至千万倍以上。
由于汉语语言区在大脑的独特位置,会同时启动和使用左右脑,故使用汉字和汉语,比使用西方语言更容易同时协同开发左、右脑。
美国科学家在对灵感的产生进行测试研究时发现,人类灵感在大脑中发生的区域,就在大脑额的中央区。其实,这个区域在中国古代的修身生理学和道医学中被称为“洞房”,因为中国古人发现这里就是大脑中央阴阳和合、中气以为和的地方。
当我们诵读经典时,同时启动了大脑左右颞叶,这一对语言的阴阳活动区同时进入活跃功能状态。此时,如果我们所诵读经典的内容含有较强的能量,并且能够被我们触发和启动的时候,那么就能够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大脑颞叶的深层,在“洞房”这个慧性功能区内阴阳和合,中气以为和,构成一个完美的执两用中、启迪“慧性”的太极图。
我们通过正确的经典诵读方法,就可以激活大脑“洞房”慧识区,在不知不觉之中实践培养稳定的直觉和灵感,这就是在开启我们的大脑慧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经典诵读教育方法既继承了中国教育秉承的严格、严密、严谨的精神,同时又培养了美国教育所注重的创意、创新、创造的精神。事实证明,经典诵读教育方法是非常符合中国孩子的教育方法。
3
德慧智教育经典案例
学生的反馈:经典滋润心田,道德滋养精神
我们先来听听玉环陈屿新民学校——一家民工子弟学校里三个五年级学生宫慧和徐辉的心声。
湖北十堰的小女孩宫慧说:“‘道德养精神’,心情烦闷时投入地读一读,一下子就感觉平静了许多。”
徐辉来自安徽,他在菜场卖菜的妈妈并不了解儿子回家晚上在背些什么,总是催他早点睡。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徐辉都急得哭了,他借口出去玩,偷偷背老子的《德道经》。“不做坏事,要做好人,要有礼貌,这样做人我觉得心里很踏实”,徐辉说:“中国古代文化很伟大,我们要把伟大的事业流传下去。”
20堂精致视频课
40节优质音频辅导课
长期互动的“微课反馈表单”
一系列的课程讲义
一系列课后思维导图
只要99元
就能将当代明师、教育专家,请到你身边
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