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喜迎党代会经济管理学院着力培养特

近年来, 铜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学校的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师资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不断进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加强党的建设

学院按照“务实创新抓党建,众志成城意谋发展”的工作思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党建+专业教育”“党建+科学研究”“党建+社会服务”等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年学院党委荣获铜仁学院“五好”基层党组织;年教工党支部获铜仁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铜仁市标准化党支部;年龙建辉老师获批“铜仁仁者”称号。年至年,分别派韩宗伟、罗忠青两位同志挂职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镇副镇长、六龙山乡副乡长,助力产业脱贫攻坚;年至今,学院党委对口帮扶石阡县炕家岩村,提供帮扶资金达5万元。实施“党建+专业教育”,农林经济管理系党小组年获批“贵州省一流师资团队(培育)项目”,年该团队承担的“新建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卓越经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贵州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实施“党建+科学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68余项。

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

农林经济管理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以及贵州省一流大学师资团队培育项目、贵州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开办了农村区域发展(卓越农林人才实验班)、旅游管理(民汉双语班)2个特色专业;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学院招收和培养了东盟留学生名。积极推进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与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4人。加大本科生考研工作力度,通过实施“考研专班”,近五年全院累计培养52名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陈俭等教师赴老挝学习与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建立了国(境)外实习实训基地1个。

强化科学研究

获得国家级项目申报3项、省部级项目立项20余项、地厅级项目立项60余项、省哲社奖或省教科奖及以上科研成果奖申报3项;完成纵向科研经费余万元;学术论文余篇,在北大核心(D类)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C类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多部,发明专利公开或授权40余项。主动与校外对接承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牵头主办或承办了三场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年4月承办了中国战略管理学会第二届年会;年6月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乡村景观与休闲产业研究会、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台湾亚洲大学休闲与游憩管理学系、台湾乡村旅游协会共同主办了第十五届海峡两岸休闲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年7月与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西南大学共同主办了西南大学缙云论坛。

深化社会服务

按照学科建设与团队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项目实施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联合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铜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市直部门,共同组建了铜仁发展研究院、铜仁乡村振兴研究院、铜仁市标准化研究院、铜仁市就业与创业研究中心等校地合作平台8个。承担各级各类社会服务项目80余项,到账经费多万元。承担了地方横向、地方重大课题及发展规划40余项。带领师生团队先后前往石阡县、德江县、沿河县、松桃县开展党建扶贫、产业扶贫、乡村科技扶贫、就业创业扶贫和教育扶贫,主持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融合发展研究》《铜仁与苏州产业结构研究》等课题,完成服务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咨询或调研报告20个,被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扶贫投资开发公司等单位聘为咨询专家、规划专家和品牌顾问。年至年,分别派韩宗伟、罗忠青两位同志挂职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镇副镇长、六龙山乡副乡长;年至今,学院党委对口帮扶石阡县炕家岩村,提供帮扶资金达5万元。

加强内部治理

推动“三定”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科室负责人轮岗制度,全面推行AB角管理,推动干部综合能力培养,确保工作高效运转;推动系及科研科负责人全部实现博士化专业化管理,教工支部、学生支部书记均实现双带头人;引进和培育博士20人,博士比达到36.7%,高级职称比例达54.4%;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师德师风综合整治,让教师静心从教、潜心育人。

立足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铜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将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强化课程科研深度融合、产教融合工程引领、实践教学平台支撑、创新创业项目带动,进一步形成“校政共建、校企合作、校内联动、科教结合”的校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特色,着力培养具有学院特色的实用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卓越经管人才和内陆开放人才。

来源铜仁学院

编辑尹洁

编审文叶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xw/16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