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如今,我们长大了,这首歌依然耳熟能详,歌声里的大河依然流淌在远方。 年6月,背起行囊,我们来到了德江县煎茶镇一个名叫大河的地方,我们开始将脚印留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学着将这里当成我们的家,将理念的根须深扎。我们吃着大锅饭,干着齐心活,每天,总有刻骨铭心的印记,每天,都有血汗凝成的点点滴滴,每天,都有温暖收进心里,亦有辛酸让人留下泪滴。 当一栋栋老旧危房在攻坚队员的吆喝声中轰然倒下,队员们手上的血泡与身上的尘灰相映成画,当一条条泥泞的小路变得坚硬而平坦,当凌乱的人居环境变得井井有条,当贫困的农户听到了党的声音,当我们来了去了,去了又来了,只问耕耘,未求回报。渐渐地,我们依恋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大河的河,河里的鱼。爱上了岸边的稻田冬去春来,绿了又黄,黄了又荒,荒了又绿,爱大河的稻花鱼愈加肥美,牛羊日渐茁壮。 渐渐地,所有的一切都在悄然间变着模样,不知什么时候,我们都可以熟悉的说出大河十八个村民组的名称,了解每一户的家庭情况,几乎认识了所有在家的村民,熟练掌握他们的温饱情况,什么时候建了房,牛羊什么时候下了崽儿,医院,什么时候收了玉米割了稻,都在我们心上。两载冬去春来,我们在大河这片土地上走过多少路,爬过多少山,吃过多少热腾腾的农家饭,大河,俨然已深深融进了我们每一个攻坚队员的心里,大河,俨然已成为我们的第二个故乡。 前不久,八十七岁的老党员又打电话了,他大声在“姑娘,来吃饭啊,赶场称了牛肉,不来我就要发脾气哈。”这凶巴巴的声音,说着这么温暖的话,吩咐着他殷切的期盼。 我挂了电话,眼角一酸,忍不住热泪盈眶,我仿佛看到了爷爷还在的那些年,就连树上的野果子熟了,也要给我们留着一样。大河,淌着你走过的这段时光,值得记录的又何止这些?我们深入群众开过的坝坝会,整改中曾得到的呵护和照顾,不足时曾获得的理解和包容,我们所有的人,从素不相识到相识相知,相扶相持,乃至相亲相爱。这一路的故事平凡无奇,却在我们心里,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刻下了深厚的情谊。 而今,歌声里的大河依然在远方,而我们脱贫路上的大河,却永远在我的心尖流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田勇整理编辑孙文竹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