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按照规范化标准种辣椒,辣椒长势比以前好多了,有坝区干部带着干就是不一样。”今年,在桐梓县官仓坝区联村党委的带动下,67岁的陈忠明承包了10余亩土地种植辣椒,眼看火红的辣椒丰收在望,陈忠明喜上眉梢。 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瞄准坝区这个“主战场”。今年,贵州出台《贵州省全面推行坝长制工作方案》,全面推行坝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以党建为引领,落实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立足“五个三”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加快推进“六个转变”,将坝区培育成我省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打造成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助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聚指成拳凝聚力量 基层党建是坝区实现产业升级发展的坚实保障。基层组织强不强,事关产业革命成败,事关农村改革发展根基。 在实施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全省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坚持汇聚坝区组织合力,紧扣组织先行,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跨行组建等方式,在坝区、产业链和合作社等成立坝区党委,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聚焦坝区党建示范点建设,整合各级党组织力量,积极推行“党建+”“党组织+”等模式,推动党组织与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有效联结。榕江县车江坝区,群众在产业基地就业务工。榕江县车江坝区,群众在产业基地就业务工。 习水推行“行政坝长+科技坝长”的双坝长制,由党政“一把手”担任行政坝长、农业技术骨干担任科技坝长,每一个坝区组建一个工作专班,加强部门联动、统筹整合联动、跨界打通融合,使坝区成为检验干部担当作为的“战区”,助推坝区产业发展“握指成拳”。 务川坚持增强坝区党群动力,根据坝区产业“一坝一业、一坝一特”发展路径,打好“党建+”组合拳,提升坝区党群抱团发展水平,积极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调优产业结构,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作出周密部署,再次强调要在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上取得突破,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从实际出发,贵州以坝区为重点,强化党建引领,把坝子、山地、坡地等串联起来,建设集中连片的产业基地,加快产业裂变式发展。 坝区山区协同发展 红花岗区金鼎山镇莲池坝区是省级样板坝区,有成熟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已形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而与之相邻的黄钟村,坝区产业发展成效却不明显。“我们村地势以山区为主,虽然村委班子很团结,但思想保守,缺少发展方向。”黄钟村“两委”干部苟恩远说。 结合两村山水相连、人缘相亲的特点,金鼎山镇党委充分调研,提出两村以党建引领、强弱联动、资源联享为基础,共同打造“坝区+山区”产业综合体的目标。 为走好坝区、山区协同发展的第一步,今年3月,金鼎山镇整合党员干部、农技专家、产业大户等力量,建立联合党支部,共谋产业发展。 “两村抱团发展,有利于通过‘支部+公司+农户’的组织方式,对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共建集蔬菜采摘、生态养殖、农事体验、农业观光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持续增强产业带动力,形成‘党建引领发展、坝区带动山区’的农旅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联合党支部书记闵廷刚说。 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余庆县通过“把党组织建在坝区上、把党员派到网格上”的方式,充分发挥组织凝聚力,设立坝区党支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进产业革命的坚强战斗堡垒,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金沙县在坝区涉及的67个村(社区)建立了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通过自主经营、组织劳务、合股联营等方式参与坝区产业发展,不仅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还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在深化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贵州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将产业党支部建设成为推进坝区产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实现一个坝区一个支部、一个基地一批人才、一个产业一面旗帜。 利益联结多方共赢 坝区产业兴,群众笑开颜。 走进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高田坝区的蔬菜示范基地,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按照“产业发展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收益、农民集体有分红”的原则,高田坝区探索实施“反租倒包”的利益联结模式,将部分土地反租倒包给农户组织生产。 “只要生产的产品符合约定要求,公司将按照订单价格全部收购。”参与反租倒包的合旺村村民李树伟说,“我在坝区租了24亩耕地,一年纯收入有13多万元,比只在坝区务工收入高多了。” 坚持增强坝区党群动力,让群众成为坝区产业革命的参与者、受益者。贵州持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坚持做实利益联结,推进坝区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广“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进一步优化农民在坝区产业链、利益链、价值链上的环节和份额,将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让坝区农民分享更多产业收益。 “以前守着几亩庄稼地,收入少,如今,大棚蔬菜一茬接一茬,一年四季不愁活干,加上土地流转费,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在德江县合兴镇鸟坪大坝的蔬菜基地,问及坝区集中发展产业带来的好处,正在坝区务工的张德凤如数家珍。 强化利益联结,通过坝区党建引领,进一步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份额,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力务工、入股分红等收益,同时,让贫困户、村集体、龙头企业凝结成战斗力满满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铺就一条党群同力、产业提质、群众增收的“快车道”。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华姝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