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被称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们如灯塔、如航船、如书籍、如兰花、如春蚕、如红烛等等,古今中外,人们用最美的词汇描述着这份职业的神圣与伟大,诠释着师恩难忘、师情永驻的款款深情。“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在中国海洋大学9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既有甘为人梯的一代海洋宗师,也有风华正茂、破浪前行的青年才俊,还有默默无闻、甘居幕后的奉献者。我们选取3位优秀教师代表,通过传播他们的先进事迹来致敬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护者
——记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扬教授
他是一位颇具人文情怀的学者,也是一位幽默风趣的智者,更是一位爱生如子的师者,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师父”,他就是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李扬教授。20多年来,在风景如画的中国海大校园里,他作为民间文化的忠诚守护者,持续演绎着传承创新民间文化,示学生以美好,授学生以希望的感人故事。
李扬教授给学生赠书
为学子开启通往民俗世界的门在实行“自主选课制”的中国海洋大学,李扬主讲的课程十分抢手,他的《民俗文化》通识课等课程经常出现学生选不上课或者去旁听的情况。有学生毕业后,依然对他的课堂印象深刻:“在我的母校——中国海洋大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的课堂从来不点名,但你却怎么也不舍得翘他的课。他就是我们中文系的老师李扬。”
20多年来,他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开设了14门课程,其中《民俗学》被评为中国海洋大学首批校级精品课程、山东省首批高校百门精品课程。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注重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讲课深入浅出,生动幽默,注重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努力营造轻松平等、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推窗见月,水落石出”,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深入思考。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使同学们对中国民族风俗、乡土人情了解得更具体、更透彻,他的课堂经常上演载歌载舞、风情各异的“真人秀”。讲服饰,他请学生穿着各民族的服装现场展示;讲民歌,他会让不同民族的学生高歌一曲;讲饮食,他会给大家带来各种好吃的土特产食品;兴起时,他也会演一段口技,秀几句方言,于声情并茂间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此外,他还设计安排了民间皮影表演进课堂、民间剪纸艺人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谈及李扬课堂的幽默风趣、生动活泼,有学生撰文指出:“去上课就好像是去乘坐一艘时空飞船,你可以带着无尽的遐想恣意遨游,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再加上一个很会制造轻松愉快气氛的‘船长’,那情景,岂是‘兴奋’二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