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在德江县荆角乡海拔米的茶山村松林里,树上一丛一丛的铁皮石斛自下而上长满了树干,林下一株一株的三七迎风招展,处处充满了生机。
这个由茶山村返乡人员邓帮强领办的山顶中药材合作社,由最初的个人创业变成了带领一村人致富的产业,林还是那片林,如今却遍地是金银。
以前一直在外务工的杨胜江现在成了合作社的固定工人,年收入有3万元。“我们这片林地,以前主要是用来做柴烧,自从合作社开始种植铁皮石斛后,不仅生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我们从中获取的经济收益也越来越多了。”杨胜江说。
据了解,合作社冬春季节在林下种植冬荪、灵芝等名贵食用菌和药材,一亩林地一年下来能收入两万元以上。
邓帮强向记者介绍,在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他先后获得林下经济产业补助24万余元,项目贷款多万元,中药材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多亩,今年有望超过亩,固定工人在20人以上。
茶山村山顶中药材仅仅是德江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德江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专项扶持资金等扶持林下产业发展,切实化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
在德江县堰塘乡的露青村,凤凰山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30余名工人正忙着种植天麻,绿林中一派繁忙。63岁的龚婵英把自家管护多年的山林流转给天麻合作社种植天麻后,自己就在基地务工,去年她的务工收入达到了元。
随着林下天麻产业的不断发展,凤凰山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成立了德江县绿通天麻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探索出了“先育山林、后种天麻”绿色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制种+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化发展新路子。
“天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木材,要想持续发展天麻产业,必须先做好天麻后续林。”德江县绿通天麻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文玉朝介绍说,目前,公司发展的天麻后续林有多亩,林下种植天麻、食用菌、灵芝等亩产值近2万元。
在乡村振兴开局之际,德江积极推广“先育林、后赚钱”的发展模式,接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扎实做好林下经济这篇大文章,建成特色林业产业基地53万亩以上、林下经济产业基地13万亩以上。
编辑:杨文俊值班编辑:唐仁超审核:韩康精彩回顾
?问鼎“中国抹茶之都”,铜仁凭什么?畅游铜仁,精彩挡不住!?批复了!铜仁又将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荡气回肠!武陵深山壮阔“迁徙史”?遇见铜仁,这就是你的诗和远方?大产业,大带动,铜仁写好产业扶贫大文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