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汉字middot读古诗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赏读

袁勇

《宿建德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五言绝句。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是诗人在吴越地区(今江苏、浙江一带)漫游时的作品。他乘船沿着新安江旅行,在日暮时分,停船在江边的沙洲旁。建德江,是新安江在建德境内的一段江水的别称。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对诗中几个关键字的品读,来欣赏一下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吧!

诗人晚上住在哪里?

诗的标题,叫做《宿建德江》。诗人晚上住在哪里了呢?诗的题目,以及诗中的描写,交代了答案。

宿,在甲骨文中写作:

你看,前面的字形,多像一个人睡在草席或竹席上的样子啊!席子上的花纹,都被描绘出来了。而后面字形中的这个人,比前面的那位,生活待遇似乎好了很多,他是睡在房间(宀)里的席子上。

宿的甲骨文字形,后来不断变化,在小篆中写作:

在隶书中又写作:

隶书的写法,已经和今天楷书的写法差不多了。席子的形象,在今天的字形中变成了“百”字,人们就很难一下子明白“宿”字的写法中所蕴含的意思了。

宿的本来的意思,就是指在旅途中停下来住宿。

诗人在这天晚上,就住在了建德江的江面上。准确点说,诗人是住在了船上。而船,就停泊在了建德江旁一个沙洲的边上。

诗人既可以看到江面的景色,又可以看到江边辽阔的陆地的景象。

“泊”字怎么读?

泊,在甲骨文中写作:

战国的竹简或帛书中,写作:

在东汉的隶书中,写作:

泊本来的意思,指船靠岸,停船。

在这首诗里,诗人移动自己乘坐的小舟,把小舟停靠在了一个“烟渚”——雾气笼罩着的水边陆地。在这诗的第一句里,泊读bó。

但泊是个多音字。当它表示湖泽,表示大片的水域的时候,读pō。如:湖泊、水泊梁山、罗布泊。

“暮”指什么时候?

当诗人把小舟停靠在烟渚的时候,已经是日暮时分了。

暮,在古代本来写作莫。在甲骨文中,它是这么写的:

前面的字形,像是一轮夕阳落下来,落在了草丛里。

后面的字形,像是一轮夕阳落下来,落在了树林里。

莫,表示日落时分,也就是傍晚的时候。由于在古代,人们在夜晚的照明措施很简陋,一到傍晚,就要回家休息了。天黑后,到处黑漆漆的,就什么工作也做不成了。于是,莫有了“不要”、“禁止”的意思。

人们就在莫的下面又加了一个日,创造了暮字,来专门表示日落时分的意思。

傍晚时分,天渐渐黑下来,诗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周围的人,他不认识;周围的景色,他不熟悉。

于是,很难免地,他的心里会升起一种很孤独的情绪,心里涌起淡淡的忧愁。

这种忧愁,是白天在江上航行的时候所没有的。于是,他写道:

日暮客愁新。

客,是指出门在外的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很好地说明了“客”的本义。

诗人没有人说话谈心,只好孤独而忧愁地打量着周围的景色。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天低树是什么意思?

野旷天低树。

诗人的小船所停靠的,是一片平坦而开阔的陆地的边际。他的目光,穿过近处枝叶稀疏的树木,向辽阔而空旷的原野望去,只看到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低。

树木本来是不可能比天更高的。可当诗人坐在船头,远望空旷的原野的时候,由于近处的树木遮蔽了远处的天空,他便会觉得,天空比树木更低,树木比天空更高了。

天低树的意思是说:天空比树木还低。

这是一种奇妙的错觉。这种错觉,只有当心灵处在不同寻常的环境中时,才会产生。

这句写景的诗,历来被人们称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写出了诗人身处异乡时,那种孤独、新奇而又陌生的感觉。

“近”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人是孤独的,他的心情,又有着一种奇异的新鲜感,对周围的事物,又是那样陌生。

当他把目光,从原野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转移到水面上来的时候,他看到了月亮映在清澈的江水中的影子。

月亮那皎洁的影子,在宁静而清澈的江水中晃动着,他似乎触手可及。于是,他写道:

江清月近人。

这种近,不仅仅是月影与他距离的接近。更有着他对这明亮光辉的月影情感上的亲近。

人类对于月亮的感情,是深挚的。月亮的圆缺,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可人们无论走到了哪里,所看到的月亮,总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的样子。它总是和自己家乡的月亮一样,总是和自己童年的月亮一样,总是和自己与亲人一起时见到的月亮一样。

在这天色越来越暗的异乡,诗人看看江水中月亮的倒影,再抬头看看天空中所悬挂着的月亮。

它是那么明亮,又是那么安静;它是那么遥远,又是那么切近;它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亲切……

江清月近人。

此时的诗人,觉得只有那明亮而又熟悉的月亮,和自己是亲近的了。

这样的诗句里,反衬出了诗人当下的孤独,与身处异乡的忧愁和感伤……

文心書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zz/15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