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上的德江新滩印象

新滩印象

作者:沈应雄

周末,骄阳似烈火,酷热似蒸笼,仍然阻止不了我出去“采风”的决心,相信这“风”会带来阴凉,吹走浮躁,让心情舒爽。于是约上三两友人直奔德江新滩而去。

新滩,小时听说过,也曾从报刊上略略知道它乃千里乌江几大滩王之一。据德江史载,此处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过红三军15名红军战士牺牲于此的“新滩惨案”。

提到新滩,最使我感兴趣的是曾读过的李商隐的诗: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不过,此新滩并非彼新滩。

中午一时,我们赶到新滩岩坪。

新滩

其时太阳正烈,灸烤得人眼难睁,只要走出车门,离了空调,就会汗流浃背。不过,我们一行继续前往新滩江边的决心丝毫不受影响。你瞧,我们几人的手机、相机都同时用上了:临高眺江,江随山转,水随岸曲,心随势走,一会儿就让我们把炎热抛到了脑后。昔日险滩,今朝平湖,一湖清水,恰在此时如一弯船舶。移步换景,不禁让我浮想联翩。

俯瞰新滩,原有的险滩、急流都不见了,如今是“滩”字消失,湖”字占先。朝上游看去,湖波山峦,恰似天门中断,水接青山;朝下游看,湖光山色,峰回路转,水绕而去。

宜贵兄生于斯、长于斯,对此有所了解,向大家说起新滩之“滩”。新滩,位于两县交界,三乡接壤,水路繁荣的年代,此为中转站,曾经是山区的“边城”,至今仍然是群众交易的集镇。再问大家,正前方山崖,像不像一只老鹰欲展翅高飞,又何处是嘴,何处是翅。

俯瞰新滩,昔日古老的民宅、热闹的街井都已淹没水中;翠绿中几弯新垠,山脊上蜿蜒一条山路,对面几点人家依山临水,位于水中半岛新修的移民新集镇已经渐显繁荣。

左一为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到达江边又是另一景象。沿江是移民搬迁留下的“破碎”遗址,一条新修的路直达江边,尚在进一步完善中,一条机动渡船正送人到对岸。大家各寻亮点,分头照相。宜贵兄介绍说遗憾的是原有的“豆腐石”狮子石”都已被淹没。其实,旧景不在了,才有新旧的更替,大家照的都是“水中的树木”水上的森林”,取的景有“形影不离”倒影成像”等,这些都是原来没有的。大家议论的还有此处可以组建龙舟队,建成旅游胜地,不知道相关单位和部门是否也有这方面的规划。

在江边,看着一渔民戏水于船边,与之交谈,知是彭水的,来此近十年了,亲自经历了乌江水位的变迁,同时谈及了渔业的发展和生活的酸甜。大家想畅游乌江,出于安全,我提议大家赤脚在岸附近浅水处照照像、掬掬水,能够与江水有肌肤之亲,即可。

尚未到达新滩时,一行人与乡里联系渡船,自己付钱增加上下游玩的行程,没想到到达渡口时,驾船师傅已经得到乡里电话,义务送我们上下游玩,江湾湖面四处取景。

渡船师傅姓安,本地人,从事渡口摆渡已数十年。安师傅性情温和,对我们不只是渡师,也是向导,不断地向我们介绍着乌江的景点和变迁历史。

听着听着,我忽然心生一念:如果此去水路十八里是秦淮河,烟花之地,景象又当如何?渡船行进途中,翠竹郁郁葱葱,江水宽宽窄窄,山崖陡陡峭峭,波光粼粼点点,江水清清凉凉。这时候的心情与来新滩前,每天奔走于家庭与单位两点之间的枯燥乏味,已然判若天渊。我想,这难得的一日闲游,着实快活胜过神仙。想想当年“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或者“赤壁泛舟”的苏东坡,如今涉水乌江,漫步新滩,其心情也不过如此罢。

新滩,真山真水,真林真木,汲阴阳二气,人杰地灵。两岸青山相对出,我们兴冲冲乘帆而来,融进这一片山水,带回一怀自然的惬意,不禁众口同声:不虚此行!”

图由作者本人提供

(载.2.7《铜仁日报》)

审稿:冯建洪

编辑:刘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zz/15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