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是空心办公楼德江脱贫决胜年的非

见过“空心村”,你见过“空心办公楼”吗?在铜仁德江县蹲点采访时,记者就看到了这样的“怪事”:一大栋办公楼,只有几个人上班。大部分人都包村包户去了,县融媒体中心办公区显得有些冷清从7月11日抵达德江,再到后来几天去各乡镇采访,记者几乎天天都能看到这样冷清的“办公楼”。     11日中午到德江,受宣传部委托来接待我,并作我采访向导的,是德江新闻口的“笔杆子”,县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中心负责人冯胜彦。以前编过他稿子,又常在贵州日报和“天眼新闻”上看见他大名,算是神交已久,遇见了“熟人”。抽调在脱贫攻坚指挥部宣传报道调度专班的冯胜彦,正在一线拍摄宣传短视频。“今年是我们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年底必须脱贫摘帽。公职人员,大部分都在下边包村包户。”冯胜彦解释说,“我们部长也在楠杆包乡,好久没见着他了。”随后遇见了县融媒体中心两副主任,陈俊和全芳。风尘仆仆的,一看就是刚从乡下回来。他们都是扶贫干部,陈俊包村,全芳包户。“明天开交叉检查视频会议,县里给扶贫干部放了一天假。”“80后”驻村第一书记刘清江请假回县融媒体中心拿东西。“别说宣传部没人,其他县直部门和乡镇,也差不多。几乎都在村里脱贫一线,就留下少数几个人,负责维持主要业务工作正常运转。”全芳说,“不信你明天可以去我们中心看看,就三四个人。”   “都下去了,谁弄新闻回来?”记者疑惑。     “还是我们啊。领导说了,即要把脱贫攻坚工作搞好,也不能忘了宣传扶贫路上的感人故事。”陈俊和全芳跟我说了不少在包村包户中的酸甜苦辣。龙泉乡居池坝村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校长、老师们,在帮村里老人搬家。第二天,在德江县融媒中心,记者算是看见了什么叫“空心办公楼”。   偌大一栋楼,就见到4个人上班:一个是编辑制作中心主任彭燕,一个是坐对面的播音员李嘉维,还有在另外一个办公区的视频剪辑刘娟,和德江网编辑李倩倩。   “就这样几个人,又是报纸,又是网端电视的,你们怎么弄?”   “肯定比正常情况少些,但能保证正常运行。”彭燕说。   后来又进来了一个“80后”,叫刘清江。   “他现在是泉口镇先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去年4月去的。这次是请假回单位拿东西。”   没在单位呆多久,刘清江又走了。   “刘清江不算长,我们新任命的总编辑,在下边包村两年了,到现在还没到任。”大家七嘴八舌,和我说着脱贫攻坚的事儿。   在德江脱贫攻坚指挥部,一线干部管理组组长杨冠军告诉记者:“全县名干部,除窗口人员,一线教师,临床医生,老弱病残,90%的干部职工都到下边扶贫去了。”   “脱贫摘帽,是德江目前的第一要务,年底必须脱贫。”在楠杆乡采访,记者见到了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永湖。据他介绍,为了今年能脱贫摘帽,德江县出台了硬性要求:副县级以上领导,每人包一个乡镇,任所包乡镇脱贫攻坚指挥长;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包一个村,是所包村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   “要打大仗,硬仗,就得有非常之举,务实之举!唐永湖说,“在能保障主要业务工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办公楼空就空点儿,只要能夯实扶贫力量,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高发强编辑何涛编审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zz/17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