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记者一线观察德江桶井瞄准重

  德江县桶井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全乡23个行政村人口多人,贫困村有2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人,贫困发生率达28.31%。去年,桶井乡成立了由省市县有关部门组成的脱贫攻坚指挥部,编制了定点包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瞄准重点、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初战告捷。如今的桶井乡都有哪些新变化?请看《脱贫攻坚一线观察》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桶井乡玉竹村,看到德江县水务局的专家正在对饮水工程进行放线、定点。虽然处于乌江边上,桶井乡除了低海拔的三个村能自取乌江水外,其它20个村只能遥望峡谷下的乌江,却没水喝。水源缺乏一度成为桶井乡的贫困标签和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

  德江县水务局农村水利科科长高腾强:桶井乡这个集镇它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受乌江河谷深切,造成水往低处流,第二就是土壤的保水能力差,蓄不住水,由于地质原因找不出建大型水源点的条件,就造成了我们桶井乡集镇及周边范围村寨缺水特别严重。

  为破解用水难题,桶井乡利用得到的扶贫资金,决定修建43公里的水渠,从临近乡的长丰水库引水,工程已于今年三月动工,预计明年就能完工。

  德江县水务局农村水利科科长高腾强:这个工程一完工后它就可以解决桶井集镇及周边村寨2.3万人的饮水安全,这个饮水安全人口当中涵1.08万人的贫困人口,并且这七千多亩的耕地得到有效灌溉,从此告别了以前桶井人所说的守着乌江闹水荒的尴尬局面。

  产业落后是桶井乡的另一张贫困标签。杨生海一家是玉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十年前,杨生海在外务工时意外受伤,导致残疾,一家人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德江县桶井乡玉竹村老鹰石组杨生海:以前我们这个村很恶劣,条件差,没得水,路又不通,那时候完全是靠打工,来养孩子读书,除去生活基本上没得钱了。

  对于象杨生海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村里牵头帮他们申请5万元特惠贷,用于发展产业或入股公司。杨生海利用得到贷款,发展了生猪养殖。同时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了新房,开启了新的生活。

  德江县桶井乡玉竹村老鹰石组杨生海:现在养猪一年有一万几千块钱,加上土地分红和土地流转,还有就是打零工,有几万块钱,除去生活各样开支,小孩读书,还剩得有一点钱。

  去年以来,在省市县的帮扶下,桶井乡的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有了较大改善。现在,桶井乡组建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起了花椒、金丝皇菊、脐橙等产业。同时,以“三变”改革为导向,当地引导贫困户组建股金合作社,将每人5万元“特惠贷”入股平台公司,贫困户每年都可以从平台公司得到收益分红。现在,桶井乡参加股金合作社的贫困户有户,预计人均年收益可以达到余元。

  德江县桶井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熊飞:去冬今春,我们种植花椒是多亩,种植了以脐橙为主的精品水果产业是多亩,目前长势非常好,农户在这一块的主要收益我们主要围绕以短养长,长效产业见效以前,我们主要围绕一个是菊花,二一块围绕红薯、第三一块围绕传统的一些大豆、花生这些作物,采取以短养长、以种促管、以管促收,实现老百姓在近期有收益。

  同时,依托境内有乌江画廊独特的自然景观,桶井乡整合1.14亿元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并吸引社会资本建设相关配套产业,力争将桶井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民族风情等为一体的旅游扶贫示范区。

  德江县桶井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熊飞: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环境整治,交通、水利、六大领域,加大投入和实施的力度,让老百姓在此次脱贫攻坚战中,真正感受到发展的获得感,真正让桶井成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集镇。

  今年,桶井乡计划减少贫困人口户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力争实现8个贫困村出列,把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7%。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坑
北京中科医院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zz/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