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千百年来,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富含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是祖祖辈辈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而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民间手工竹制品已逐渐被机械制作的木制品和金属品代替,传统技艺甚至还不曾为现代人们所熟知就已经逐渐退出了百姓的生活,精湛的传统手艺后继乏人,如何来保护和传承这些手工艺?值得我们深思。
付守云在剖竹条
我们这里原来做篾匠这一行比较多,现在只有几家了,全部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其实,好好做,生意也还可以,但是,年轻人不爱这个。近日,记者在青龙街道付家组采访时,老篾匠付守云如是说。
篾制品轻巧耐用,是以前农村家家户户必备的用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大量使用筲箕、筛子、晒席、蒸笼、背篓、箩筐等各种篾制品。然而,当塑料、不锈钢、铝合金等制品越来越多涌入市场后,篾制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图为付守云剖竹条的情景
付守云从事篾匠行业30多年了,手艺精湛,他做的竹器产品很受欢迎。“如果在旺季,每月找个三、四千元不是问题。”付守云不无担心地说,现在年轻人都“杀广”了,没得哪个爱做这个,估计这个行业以后就没得了。
德江大市巷竹器一条街
审稿:冯建洪
编辑:陈小丽
崔杰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