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窥前车之鉴,避免无谓试错,餐饮创业这些

餐饮是门生意,更是个大产业。年,全国餐饮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长10.8%。自年的10年来,餐饮行业的年平均增速超过15%。这一惊人数字无疑昭示了一个行业发展之蓬勃。

然而现实是,餐饮同时是一个死亡率极高的行业。在北京,伴随2家新餐厅开张的是1家老餐厅关门。在上海,这个数字是1比1;到了成都,则是在1家新餐厅开张的同时,2家老餐厅宣布歇业……

餐饮行业的饱和与竞争之激烈,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餐饮创业这条路上到底有多少坑?有没有一些实战经验,让我们可以一窥前车之鉴,避免无谓试错?

1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众所周知,餐饮行业“四高一低”——房租高、税费高、人力成本高、原材料成本高、利润低,其中仅房租一项就给餐饮经营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在通常情况下,餐饮行业的毛利率能到50%—60%就已相当可观了,净利润率大致在20%以下。一家餐厅在开业后没有3—5个月的适应时间很难变负为正、步入正轨(这还是在创业者已有相关经验并顺利发展的情况下)。至于赚回本金,更非朝夕之功。如此算来,即使是一家经营不错的餐厅,也至少需要6—10个月的缓冲时间。没有充分的资金准备,餐厅很难维持正常的运转。

2

用定位构建品牌护城河

餐饮业绵延发展至今已近几千年,任何品类的市场都已接近饱和,是标准的红海市场。要在红海中找到一个蓝海市场,就需要比原来那个品类的占有者、细分者,或者心智占有者更强,。

在中国做餐饮,很难形成“产品”壁垒,真正能够在消费者心智中构建门槛的唯有“品牌”本身,一旦消费者对你产生了从品类到品牌的认知,那么其内心就会完成“预售”,也就有了更多的“复购”。

创立于年的乐凯撒,首次创意性地将榴梿和比萨结合在一起,成功地让消费者构建起“乐凯撒=榴梿比萨”的消费者认知,以此为“榴梿比萨创造者”这句宣传语构筑了品牌壁垒,让人们一提到榴梿比萨,便能想到乐凯撒。

仔细观察一下现在的连锁餐饮企业就能清晰地看到,每个品牌都有自己主打的方向。那些包含各种菜系的多品类餐厅正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被“小而美、专而精“的品类王逐步取代。

3

选址是道数学题

要对平效、人流量、房租、人均消费等各个参数有较为精确的预估,才能进入选址流程,切不可凭主观盲目跟风。

比如,入驻购物中心是不是好选择?从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成都48个主要城市综合体和购物中心里的个餐饮企业中,有家餐厅在1年内发生过至少1次品牌调整。

对于近四成的餐厅业主来说,选址购物中心只是看起来很美。

快餐品牌绿盒子蒸饺在北京有5家店,在社区店堂食需求大、写字楼店需求大的不同条件下,绿盒子蒸饺在进行客流分析时考虑的是以下两个维度。

1.小区入住率。通常情况下,绿盒子蒸饺会在入住率95%以上的老小区,以及密集程度高、人均消费高的新小区附近开店。

2.团购订餐数。当需要在写字楼附近开店时,比如,挑选3家以上有代表性的平台,找出与自己品类大致相同的5家餐厅,分析这些餐厅的月销售量和客单价,进而估算出该区域内顾客的消费能力和客单量,以此作为选址依据。

4

菜单要做减法

菜品是一家餐厅的灵魂所在,也是顾客真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zz/9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