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美誉的贵州省沿河县,一直是省内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然而,水运发达的它,却在陆路交通上遭遇了短板。随着“贵州高速三年计划”的推进,今年年底,沿河县将迎来县史上首条高速路——沿河到德江高速公路。该条道路也将成为黔东北地区通往重庆、湖北、湖南等省份最为便捷的通道,更是贵州省的东北大门。
高山夹岸,峭峰连绵,在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中修建高速路,对中国交建一公局而言,虽然已有了水盘高速的建设经验,可难度依然不小。遇山开路,逢谷架桥,施工方设置桥梁90座,隧道17座,全长千米的沿德高速桥隧比为42.7%,每公里平均造价更是超过1亿元。
即便如此,即将完工的沿德高速仍非“一马平川”,却在等高线上呈现出双V形。沿德公司副总经理李秀明形容,从沿河到德江,这条高速顺着地形走了三个大坡,“从沿河开始,一直就是上坡,平的地就不多。到了土地坳,就上到海拔多米。从这里的便坡开始,奔着德江,又是一个下坡,很多都到了我们高速修路的极限,差不多是米的高差。然后再到杭瑞高速思遵线合兴站这段连接线,又要上到多米,整好就是三个大坡这么一条线。”
复杂的地形增添了修建难度,却也造就了沿德高速的一个新特点:高速路长公里,施工便道却达多公里。工期结束后,这些便道成了连接两侧村庄与国道的必经路,方便了村民们的日常出行。
沿河县土地坳镇四个村落中的0多村民,就是这些便道的受益者。中交一公局6标段项目经理李正义称,以往这里的村民出行、运输都需要经羊肠小道上国道,走一趟都要花2、3个小时。但在便道修好后,村民出门方便了很多。
“现在我们来了以后,从国道上硬化了纵横向差不多有50公里国道。他们现在骑摩托车上去也就10多分钟,中巴车都可以上来。”李正义称。
除了征服山,沿德高速还要跨越水。年6月,受沿河持续暴雨影响,乌江特大桥施工段水面猛涨10多米。面对汹涌而来的洪水,就连7毫米厚的钢板都被拧成了麻花。
项目经理吴敌回忆称,“当时,去年沿河的那场暴雨,据说是百年不遇的。上游的水库也是承受不起,只好放水,1个小时内水位就涨了10多米,我们的电梯啊塔吊都被淹了。后来也是1个月后才恢复施工。”
在24个月的建设工期后,沿德高速将在今年12月28号实现全线贯通。与之同期竣工的,是重庆酉阳通往贵州沿河的高速。届时,沿德高速将成为连接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包茂高速(渝湘线)和杭瑞高速(思遵线)的连接通道。
德江县副县长梅彬告诉记者,高速通车后将极大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以前基本上到贵阳要一整天,现在我们到贵阳一天可以走一个来回。而且对农业产业外运很方便,包括天麻、蔬菜,规模化的发展起来后,拉到贵阳都是很新鲜的。”
特别感谢:贵州省交通厅
本台记者:小景
本文由贵州交通广播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台新闻爆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