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利,焕河村并无优势。全村背靠乌江,山大、沟深、路陡、人稀,从铜仁市德江县城出发,沿着蜿蜒山路,车行近1小时才能抵达。
论人气,焕河村却远近闻名。天南地北的“打卡者”纷至沓来,今年“五一”假期到访游客近万人次,狭窄的山路上竟堵了上百米车流。
一座小小古村落缘何备受青睐?“是互联网改变了焕河村。”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赵健涛说,从去年七月开始,在短视频平台耕耘两年的焕河村终于结出硕果,通过新媒体创意推广古村落文化,焕河逐步走上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让一座鲜为人知的传统村落获得了新生。
一次偶然,解开乡愁结
焕河村,一座藏在大山里的传统村落,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代。焕家沟是其中的一个村民组,也是该村传统民居最为集中的居住区。古朴宁静的木瓦房,葱茏竞秀的古树群,潺潺而流的古井水,一事一物,皆传递着世代演绎的悠悠乡愁。
年夏天,从广东返乡创业的年轻小伙儿丁浪,自驾汽车在德江全县打转转,四处寻找山珍农货,偶然间闯进焕家沟,一段缘分自此开始。“我刚到村口,先看到的是几棵古树,第一感觉特别像小时候的农村老家,慢慢走到一座水井边,看见井里不断流出的潺潺清水,我瞬间就被吸引了,觉得特别兴奋,原来我们德江还有这么好的地方。”
回到德江创立电商公司已有3年的丁浪还有一番创业经历。公司成立后他渐渐发现,依靠传统电商在贵州大山卖货,除了交通不便,食材的季节性也不能保证,几番折腾下来,创业宣告失败,团队解散,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
陷入低谷期,丁浪并没有一蹶不振。“后来我报名参加了抖音官方扶贫达人训练营。当时培训班班长说,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景和人物出境,才能拍出好的作品,这样才能垂直深耕。”受到启发的丁浪又来到焕家沟。在村干部的介绍下,丁浪把镜头对准了村里厨艺非凡又不怯镜头的张金秀老人,孵化出焕河村首个抖音账号“黔东农仓”。
“奶奶做饭,我就拍她做饭。”拍摄一周后,张金秀奶奶一条制作南瓜花菜肴的视频火了,播放量破百万。账号不到半年,粉丝接近30万。
年10月,丁浪以紫薯为食材让奶奶做了顿饭拍成视频,视频发出收获一千多万的播放量,5斤紫薯售价19.9元,卖了单,销售额破10万,这让丁浪看到了电商助力乡村发展的希望,他决定在焕河村扎根。
一种看见,客从云上来
“焕河,是我的福地。”扎根下来的丁浪,从一位陌生的年轻人变为村民口口相称的“丁老板”,也成为了焕河村的一分子。
在“黔东农仓”账号粉丝量达到60万左右时,丁浪发现仅靠拍摄美食宣传当地文化远远不够。他与团队商量后,决定开始新的尝试:孵化一个美食美景兼具,呈现内容更丰富的新账号。
自此,焕河村第二个抖音账号“古村乐乐”诞生,账号主人公由年轻能干、美丽善良的小孃孃“乐乐”和憨厚的侄儿“涛涛”组成。镜头里的乐乐和涛涛,制作德江麻饼,学习麻糖水技艺,直播推广黔货,凭借着亲切的气质,他们很快得到了网友的认可,目前已在全网平台积累了万粉丝。
“古村乐乐”火了,账号每条视频下方的焕河村定位,也吸引了众多粉丝的注意。“从去年7月底开始,平均每天有上百人进村,你能想象吗?那时候我们这里都开始堵车了,一条进村路,堵得水泄不通。”驻村第一书记赵健涛感叹。
“但也得益于以前的交通闭塞,反而才保留了很多传统的东西,这些也是唤醒游客乡愁的重要部分。”赵健涛说,由于村庄保护得好,古树环村、村容整洁、民风淳朴,许多游客来此参观后都交口称赞。
久藏于深山的古朴村落,宁静突然被打破,面对一下子涌入的游客,村民们起初很不适应,个别村民甚至有些排斥。“人来多了,小小的村庄超出了本身的承载力,很多村民觉得生活节奏受到了扰乱,对这种变化并不理解。”赵建涛说。
见此情况,村支“两委”全体干部集体串组入户,多次上门与村民面对面沟通,三番五次交流下来,大家的想法得到一定的转变。田坎上修建不久的崭新长廊里,卖凉面、卖豆腐、卖小吃的临时摊点一一支起,当地特色的腊肉腊肠、土鸡蛋、灰豆腐、苞谷酒等特色食品也有了新的销售途径。
一场新生,来日方可期
大山里,逐渐“空心”的村庄,突然热闹起来了。
焕河村陆续出现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便利店、小吃摊。随着焕河村的知名度越来越广,曾经努力走出老家重重大山的年轻人们,又选择踏上归家的路途,回家扎根。
23岁的赵霜重新打整了自家的老屋,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小卖部,店内商品虽不算齐全,但每逢周末生意却不错。“最大的预算是买了一台新的冰柜,总成本投入一万来块,开了不到一个月就回本了。”
29岁的赵法江大学毕业后在县城开补习培训班,去年选择回到村里,后被推选当上村委会副主任,为群众服务。“内心很感动,非常感谢乡亲们对我的支持,只能不断努力用实际行动来回馈老家。”
甚至40岁的驻村第一书记赵健涛,也是去年5月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来到乡村振兴一线。“我是土生土长的焕家沟人,能回到老家驻村,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改变不仅在于来村里的人多了,更在于村子本身。”据赵健涛粗略估算,自年以来,回到焕河村的中青年有80多名。
去年7月,焕河村被评为铜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村里陆续修建了生态停车场,新添了消防设施,还建起了人行步道、文化休闲健身广场、污水实施收集治理,对11栋房屋进行了风貌改造等,为了让来到焕河的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村里还特别设立了公厕、路牌等设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焕河是传统村落,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用好用活,把这里打造成旅游示范乡村。”赵健涛介绍,按照县里的计划,眼下除了要对焕河全村进行村庄、产业、传统建筑修缮等整体规划外,还将启动宜居农家、特色田园乡村等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一座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江南
编辑韦依
二审杨韬
三审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