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肉牛e贷助力肉牛产业发展人民资

“一期工程有11栋,全部已经使用,目前是在建二期的收尾工作,二期有6栋。”在德江县平原镇坳田村肉牛养殖园区,1栋、2栋、3栋……每头牛都有自己居住的“门牌号”,哞~哞~的牛叫声回荡在山间。坳田村是德江县出了名的“牛气”村。年,该村采取“合作社+园区+养殖户”的“抱团式”肉牛养殖发展模式,建成一个占地面积亩的养殖示范园区,“村集体经济建设,养殖大户自愿租赁,一栋圈舍有个平方米,有的两户合租一栋,目前共入驻了13户养殖大户。”坳田村村支书彭洪刚向笔者介绍道。除了“抱团”的13户养殖大户外,坳田村其他村民也几乎都建有牛舍,发展肉牛养殖。“以前村里没什么产业,大部分人都外出务工,这两年看着村里养牛的都富起来了,大家也都动了起来,原来的养牛户想把规模扩大。”彭洪刚说,无论是开始尝试养牛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最大的难题就是钱。“都是农村人,哪家也没有能力一下拿出十来万去进牛,现在进一头牛没有1万以上都进不来。”坳田村村民袁国强就是为资金犯难的村民之一,他和牛打了20多年的交道,养牛是一把好手。“我擅长养肉牛,在我的精心喂养下,牛长得好卖价也好,这两年也靠牛挣了不少钱。”养牛增收后,袁国强除了原本租赁的圈舍外,又自建了一栋圈舍,正想再扩大养殖规模的他却遭遇了人生困境。“家里的老伴突然生病了,四处求医问药,重庆、广州、医院,家里养牛挣的钱也花光了,还跟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幸好经过治疗病情稳定了。”袁国强带着老伴回家慢慢修养,看着圈舍里仅有的30头牛,袁国强想着等手头有钱了一定要再买牛,让圈舍恢复以往50来头甚至更多时候的“牛气”。“老袁,县里的农行出了专门对我们养牛户优惠的贷款,‘肉牛e贷’不需要任何担保,最高金额能贷30万元,利息又低,过两天他们工作人员就来村里核查。”去年7月,村支书彭洪刚带来的这个好消息,让袁国强高兴极了。“没想到办理手续那么简便,签字后贷款就马上到账了,拿着钱我就动身出门去买牛了。”袁国强把农行德江支行放贷他的25万元“肉牛e贷”信贷资金买了10多头能繁母牛。“这种能繁母牛喂养得好,半年就能产小牛仔,小牛仔就能卖万把块,有了农行的资金支持,养牛的底气更足了,去年存栏的牛都卖完了,把看病借的钱也还上了。”袁国强想着今年再通过农行的“肉牛e贷”把养殖规模向百头迈进。“去年,我们园区的13户中有11户办理了农行的‘肉牛e贷’,村里发展肉牛养殖的有19户也办理了,没钱万事难,向亲戚朋友借钱也难凑足发展资金,这个惠农贷款相当于在我们资金紧缺困境中递了一把梯子。”坳田村村支书彭洪刚时常都会走圈串户,看看每户的养殖情况。“人家对我们便利,我们也要确保专款专用,用到养牛的实处,要是有人利用这种惠农项目钻空子,那就不好了。”近年来,德江县把肉牛作为两大主导产业之一,作为推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点进行培育,为了助力地方产业发展,农行针对肉牛养殖户推出了“肉牛e贷”。“这是复兴镇贾村村,去年我们给6户村民办理了‘肉牛e贷’,放贷万元,现在圈舍里都是一头头肥硕的牛,有些长势好的一头就要卖上3万元。”农行德江支行客户服务部经理何进向笔者介绍道。平原镇坳田村、复兴镇贾村村是农行“肉牛e贷”信贷服务的一个缩影。“去年7月开始,我们‘肉牛e贷’在全县铺开,遍及19个乡镇,3个街道办,截至今年1月底,共放贷万元,接下来,我们还要加大力度,‘贷’农惠农,助力乡村振兴。”何进说。年德江县发展肉牛养殖户3.79万户,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家,11~30头家庭牧场家,3~10头基本户1.3万户,3头以下养殖户2.98万户,其中贫困户1.1万户;肉牛存栏达13.42万头、出栏4.79万头,产值达8.6亿元。“肉牛养殖带动作用大、增收效果稳,很多老百姓养牛意愿强烈,但因缺少生产资金,心有余而力不足,且无法扩大养殖规模,从去年农行推出‘肉牛e贷’后,帮养牛户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极大的推动了县里肉牛产业发展,群众致富效果好。”德江县肉牛专班项目资金组组长梵世方说。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内容,也是基本前提。农行“肉牛e贷”的金融助力,推进了肉牛产业提高总量、提升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助力实现以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本文来源:铜仁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mj/17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