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土家族服饰饮食篇

乌江航运的开发利用,打破了中原与黔东北地区民族间的文化壁垒,完善了各民族间的融合,这一地区由此得以“纳入职方”,隶属中央政权建制,并在原巴人故地设巴郡、黔中郡、南郡。东汉献帝建安六年(年),在德江县境内乌江东岸置永宁县,三国时改为万宁县,北周时改为费州;隋朝时建庸州,治扶阳县、涪川县;唐宋复置费州,领涪川、扶阳、城乐、多田四县;南宋时建龙泉长官司,元时置思州,明洪五年改为水德江,明洪十一年至清时置安化县,民国二年改为德江县。从东汉迄起,德江建治史逾年,创造了灿烂丰富的土家文化。古朴独特、源远流长的土家民间习俗,成为德江土家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服饰

德江土家尚短衣之俗,喜用五彩丝线在衣裤、鞋上构图钩花,色彩鲜艳,构图奇特,图案别致,有“新媳妇花布衫”之俗。保留着鲜明的土家族文化特色,又受巴楚服饰习俗文化的影响。

据《汉书?叔孙通传》云:“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汉王喜。”《隋书?地理志》载:“承盘瓢之后,故服装多用斑布为饰。”除以银、玉为饰外,连芳馨的花草也常被用作服饰,这是德江土家人服饰习俗上一个鲜明的地区性特点。走亲访友,妇女喜发挽髻,戴帽或家织土布缠头;喜戴手镯、足圈、纽丝圈、一颗印单股子、三镶戒子等;胸前喜饰“牙签”,上系银链、银牌等大串装饰品,喜穿青、兰、粉红绸子和五色丝线钩绣有“红梅吐艳”“桃李争春”“蜻蜓戏水”等花草虫鱼的花鞋……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腰饰。史载,“土王以下,男女皆以细腰为美”。土家人喜穿“大腰裤”,穿时将裤腰折叠,用棉纱织的裤带扎系,俗云:“腰间系根绳、胜过穿几层”,这是土王束腰的遗风。

饮食

饮食是物质文化和社会风俗中最能反映民族或地区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德江诸族的饮食文化鲜明地带有土王的风俗。

喜食酸辣。此习俗在后世的土家族习俗中都有所体现。几乎家家有泡菜、腌菜坛子,户户会泡菜、腌菜,如泡大椒、泡大蒜、泡豇豆、泡葱头、泡萝卜、泡鲜姜等,这些菜经盐水掺白酒和红糖浸泡后,似酸似甜似辣,清脆可口,大有开胃之功。喜饮麻糖水(饮料)和油菜(熬熬茶),有的地方几乎每日一餐,清香可口。喜欢配上米花、米线、麻饼、花生、泡果等招待客人。这是德江土家族饮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饮食。

酒。土家族是善饮酒的民族。早在汉代时这里就开始产酒,沿河汉墓、潮砥大院子出土的酒器可佐证。《嘉靖思南府志》载:“土民率以高梁酿造,淡曰水酒。酽曰夹酒……各视其量饮之。”擅长用桂花酿酒,记曰“醪糟伏计酒,其酒经年不绝”,古称“蛮酒”。一年四季喜做“米酒”,又称“醪糟”,以糯米、粟米、玉米做成。

土家人饮酒方式别具一格。清代土家族诗人彭淦竹枝词曰:“蛮酒酿成扑鼻香,竹竿一吸胜过壶觞。”谚语云:“米酒连糟贮,寿饮插竹筒”。这种独特的饮酒方式由来已久,被称为“咂酒”,土司田舜年曰:“预储馔于山房,咂酒乍鱼,留余夜话”,今还留有遗风。

茶。茶是土家族生活的必需品。茶祖陆羽《茶经》载:“黔中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费州辖今德江、思南,说明千年前,德江不但产茶、产好茶,而且味道极佳,现即保存有费州、官林、老寨、熬熬、甜酒、鸡蛋茶等等。

凡来客,主妇必视其对象筛茶,层次级别颇有讲究。常客筛一般老茶,贵客筛贵州茶、官林茶、老寨茶、鸡蛋茶、甜酒洒茶。夏天,天热口渴,山民用葫芦,竹筒提来沁凉清冽山泉冲甜酒茶、蜂蜜茶。冬天,喜喝熬茶。茶用大瓦罐置火坑间熬煮,常年不离,是土家火坑中的“不倒翁”。熬茶多用老茶叶或茶果,汤色深红,香气扑鼻。农忙时喜喝具有提神解渴、清香可口的熬熬茶,一般以茶叶、芝麻、腊肉、花椒、核桃、花生米等为主要原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mj/7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