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德江土家民俗婚嫁一

土家族婚嫁习俗

婚姻的演变

很早以前,德江县土家族的婚俗,就遵循同姓不婚。而且,结亲不用媒,多以唱歌相亲,在跳舞、唱歌和生产劳动中相互选择,彼此爱慕,双方满意后征得土老师的许诺作证,即可成亲,互不索取财物。

到清雍正九年(公元年),“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以后,受汉文化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文化的发展,土家族的婚俗也日益有所变化,男婚女嫁受着财产的限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约束,有“天上无雷不下雨,人间无媒不成亲”之说。一经父母包办,不管是跛是瞎,不得反抗。正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马桑圪蔸坐着守”。还讲究“门当户对”,喜开“姑表亲”、“肚腹亲”、“摇篮亲”、“背带亲”、“扁担亲”(即两家往来开亲)等。直到今天还有“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和“甜浆稀饭不放盐,表姊表妹不要钱”的说法。“兄亡弟娶嫂,弟死兄坐床”之俗,同样流传至今。

解放后在党的新婚姻法的保护下,对过去封建的婚俗及繁琐的礼仪逐渐有所改变,实行婚姻自主的很多,但“明媒正娶”、包办婚姻的仍然不少。

德江土家族婚礼

婚姻缔结过程

1.提亲:当男方对女方有所认识了解后,就要请一个能说会道与姑娘家有点瓜葛的妇女做媒,到女家提亲。去时男方必须让媒人给女方带上一点简单的礼品(糖及面食),谓之“开口茶”。之后,她就可以直言不讳地说明来意,向女方介绍男方家的情况及人品等。女方家长是不会轻易放口允诺的,还需要征求舅家及亲房老人的意见,否则就认为草率,有女无处嫁。此后女方就要对男方进行了解访问,其主要内容是:

(1)选家庭:人口多少,家庭是否和睦与邻里关系等。

(2)选人才:是否勤劳、善良、端庄。俗话常说:会选选子弟,不会选选田地”。这座彩桥搭成与否,全系在媒人身上,如女方不满意,就将茶食原物退回,如若初步同意,女方收下茶食,叫做“放话”。

2.递书子: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观察,男女双方都无意见了,男方就用红纸一张摺成信封式的书子,内写上“天桥已架,鸿沟已清,谨听媒介,一允千金”这样的诗话,以表示婚事认,谓之递“准书”。由媒人将书子和简单的茶食(如糖果和粉条及一至三色衣料布)送交女方。这次礼物比较轻,只给嫡亲吃(如公婆,外公外婆及伯叔等内亲),故称作“素茶”。从此,双方就建立了亲家关系。如有大小事宜,两家都要互相协助和解决。尤其是女家有婚丧大事,女婿必须前去效劳,每逢节日如过年、过端午节、中秋节必表敬意。

3.烧香:经往来行走,双方关系密切,乃选择吉日举行订婚仪式。这次男方送去的茶食礼品比较丰富,有糖几十斤,多的近百斤,粉条亦是几十斤,席(猪腿)数张至十余张,每张重10余斤。条换(即肋条肉)几十甚至上百根,每根约3斤左右,几件价值高贵的料子布或衣服、皮鞋等。

至于礼献多少,取决于女方亲戚的多少而定。家境富裕的还有米花、米线,带上祭祀用的香、烛、钱纸、火炮等一齐送到女家,同时少不了要浇两对龙凤花烛,用的香也是特制的约大拇指粗,谓之“烧大香”。还有订盟的书子,书子内写上“命从媒议诺千金,谊结朱陈幸有缘。谨具清香盟一日,亲如秦晋永代延”的诗句,表示双方关系更密切,以后不得反悔。当今婚姻比较自由了,如女方悔婚不同意,可将男方送来的礼物退还或折价付给;如男方悔婚不愿意,原送女方的礼物就算白丢,不得退还。

土家族婚俗烧香

在“烧香”当日晚上10时后举行摆礼,将木盒(内装木梳、头绳、刀头、豆腐)置于桌子中心,下摆衣物和送去的礼品,然后焚香、烧纸敬祭祖先。如本人不去则由押礼的人代作揖跪拜,若女婿亲自同往,由媒人引导参拜岳父母及其长辈,从此就被认为是合法的女婿了。行礼完毕,燃放鞭炮,一是将此喜事告慰列位祖宗;二是告诉亲友们这门亲事已正式建立。烧香时,男方去的人路近的当天返回,路程较远的一般留住进出3天。女方回赠礼物给男方的有衣服、鞋子、袜垫、粑粑以及谷物和钱,打发多少看家底而定。烧香后,女方则将送来的礼物分送给近亲近戚,意在告诉这个姑娘已许配别人了。这种仪式谓之“烧香”。

文:吕文忠整理图:何稳

审稿:崔松

编辑:陈小丽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xs/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