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斌怎么挂号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四月春风吹过“黔北工委”的山岗上,德江县平原镇坳田村牧草葱郁、青香阵阵,各家各户的牛栏中,牛儿待食,院坝里群众欢声笑语,一派幸福新农村的和谐景象。
“位于我们平原镇的黔北工委旧址每天都会有党员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我们这里有红色传统,党的恩情在这里早就扎下了根。”4月7日,在德江县平原镇坳田村,来自镇里的政协工作组主任覃岭正和群众们围坐在一起,讲述黔北工委的红色历史,晒着如今的幸福生活。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如今更思感党恩。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德江各级党组织以人民为中心,利用群众会、院坝会、走村串寨多种形式,讲红色历史,颂党的恩情,通过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磅礴力量,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德江大地润物无声。
“赶紧把草割好,我帮你背到三轮车上。”冉琴是坳田村一个普通的养牛人,她是不幸的,公公婆婆老公奶奶等人相继去世,自己要抚养两个孩子,还要独自支撑起一个家庭。她是幸运的,党的好政策让她不仅脱了贫,还靠养牛过上了幸福生活,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党员干部还会主动来帮助她,这个女人的生活既阳光又积极。
“现在村里交通方便了,政策也好,养牛是好出路。”冉琴的勤劳能干不仅让自己的生活好了起来,同时也成了村里勤劳朴实、吃苦耐劳、孝老爱亲的典范。
说到幸福生活,81岁的坳田村村民牟永蓉笑容长挂,“以前,我们这里交通不方便,现在太好了,村民些生活都富裕起来了,三个儿子都有出息。”
原来,大儿子袁国强是村里的能人,从早年的“转转场”开始,袁国强就开始和牛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自己养牛致富,同时也影响其他村民养殖,坳田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牛村”。二儿子在浙江打工,工资待遇也不错,三儿子在县城开餐馆,也挣到了钱。
“养牛好,不光是自己专业管理,还是幸福事业。”在坳田村肉牛养殖园区里,村民董泽春养了40头牛,每天所有的工作就是围绕牛转,每年可以挣30多万元,生活开销、孩子读书都不用愁。
“我们村已经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分户养、集中销的肉牛养殖模式,我们正在大力推广我们的养牛经验,让更多村养牛致富。”坳田村党支部书记彭洪刚分享着自己的幸福。
现如今,坳田村已经从原来的三类贫困村变身成为富裕牛村,年全村就已经有户发展肉牛产业,存栏牛头,实现了人均一头牛的发展目标。
在德江,幸福的人和事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近年来,德江城市发展守住生态底线,市民生活更加便利和谐,农村各项产业欣欣向荣,农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幸福的事业需要奋斗,幸福的生活更需要奋斗。今年,乡村振兴正稳步向前,农业新发展、农村新气象、农民新期待,广大党员群众有了新的奋斗起点,党员干部们正怀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带领各族群众一起踏步新征程。
来源:德江网精彩回顾
●越“牛气”日子越“甜蜜”——德江县采取有力举措持续壮大肉牛富民产业纪实
●合兴镇:中寨村党员到枫香溪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
●德江:林下经济绿山富民开新局
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
推介先进典型服务党员群众
指尖党建新选择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