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德江泉口镇念活牛字经

“上半年出栏16头能繁母牛卖了30多万元,现在还存栏头。”铜仁市德江县泉口镇肉牛养殖户安正强说,改行养牛算是选对了路子。家住泉口镇马喇村的安正强以前一直靠种水果营生,收入勉强支撑家庭开销。依托与泉口万亩草场一衣带水的优势,他分析市场前景后萌生改行养牛的想法。有了发展思路后,安正强刻苦学习养牛技术,虚心向养牛大户取经学技,每逢镇里举办各类创业和农业技术培训班,安正强都积极参加,不断积累创业知识和养殖技术。年,有了技术基础,安正强拿出所有积蓄,成立以养牛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规模化发展。“养牛不简单呐,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艰难。”谈及初期创业,安正强深有感触。他说,刚开始由于缺乏饲养技术和经验,一个多月他的牛就病死了10多头,一下子损失十多万元。痛定思痛后,他把饲养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镇农业服务中心畜牧专业人员请教,经过不断地摸索实践,终于熟练地掌握了配药、打针、输水、疾病防治、人工授精、胚胎移植、饲料配方等一整套科学养殖技术。饲养中,他根据牛的生长习性及气候变化,用牧草、花生、玉米等秸秆料、豆粕与精品饲料等科学配比出不同的混合饲料,因牛施喂,一头牛喂养一年左右体重就能达到多公斤。经过几年的发展,安正强先后滚动投资多万元,新建了大型养殖场,合作社肉牛的存栏数量已经从最初的十几头增加到了现在的头,合作社年纯收入达到20多万元,带动周边5个村的群众务工就业。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他流转80亩地种草养牛。夫妻两人每天都会去割草,运回家粉碎后调配饲料进行投喂。安正强说,养牛很辛苦,基本上没有时间休息,但看到牛场的牛越来越壮实,心里就很踏实,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安正强只是泉口兴业致富的缩影。近年来,该镇坚持把培育壮大肉牛产业作为产业发展重中之重,按照“”发展模式推动规模化、延伸产业链,全力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小群体、大规模产业发展路子,形成了“家家户户搞养殖”的喜人局面。截至目前全镇共有规模养殖场26家、规模养殖户多户,现存栏肉牛10多头,饲草亩;年预计出栏头,产值9万元,辐射带动户人持续增收致富,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产业基础。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田勇通讯员梅浩浩编辑李娟刘娟编审王璐瑶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xw/170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