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yuyue/“张主任,请帮我协调20个劳动力。”“张主任,我明天花椒管理需要增加10个工人。”5月12日,德江县龙泉乡居池坝村,胡海娃和陈小珍同时走进村委会办公室,找村委会副主任张新要工人。胡海娃来自碧江区,在居池坝坝区种台湾青梗花菜,这两天正忙着采收,需要大量工人;陈小珍是本地人,他的花椒基地打梢壮果必须马上行动,劳务用工又急剧增加。据介绍,居池坝坝区是德江县16个亩以上的坝区之一,是该县深化农村产业革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示范点,坝区总面积余亩。坝区开工建设以来,龙泉乡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坝区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在坝区周边的山坡上发展花椒、茶叶等产业,努力打造德江“双万工程”试点,即山上产业基地亩收入达万元、坝区田地产业基地亩产万元。“要让能人主体把产业做大做强与群众一起增收,村民公平参与劳务用工是关键。”龙泉乡党委书记安强介绍。随后在居池坝和文新社区等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对坝区进行精准派工、公平用工。胡海娃、陈小珍都是该乡引进的能人,分别在坝区发展了亩台湾青梗花菜、多亩花椒。除此之外,还有漫山遍野的葡萄、茶叶等,这些遍地开花的产业,将千亩大坝装饰得五彩缤纷,焕发出勃勃生机。产业竞相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成为抢手资源。为此,该乡在居池坝和文新社区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村居两委明确人员专抓,一方面确保群众稳定就业,一方面满足产业用工需求。“我们对在家愿意从事劳务服务的群众进行统计,组建一个8人的技术服务专班,8个普通劳务专班,共计人。”张新介绍,坝区各个合作社和创业主体用工提前与村劳务公司对接,由村劳务公司按需依次派遣。自去年坝区开工建设以来,居池坝村多次出现本村劳务用工不够的情况,公司与该乡文新社区劳务公司、岸村村劳务公司进行协调,及时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花菜一边采收一边是第二轮移植,还有葡萄要修藤花椒要打梢,用工又不够了,但我们会从它村调工人支援,一定回确保你们用功需求。”张新拍着胸脯向胡海娃和陈小珍保证,两位正为缺乏工人发愁的老板,终于舒了口气。坝区发展,群众获利。胡海娃告诉记者说,花菜一年可以种三季,每亩每季收在斤以上,按每斤1.2元的批发价算,亩产值在1.1万元左右,而每亩支付的劳务费在元左右。据了解,各村劳务公司在派遣务工人员时,还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他们有有更多劳务机会,实现增收脱贫。正在蔬菜基地采收花菜的居池坝村贫困户张观珍深有感触:“村劳务公司非常照顾我,今年平均每月上班20天,月薪近元。”通讯员冯胜彦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聪编辑尹洁 编审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