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颠疯 http://www.wzqsyl.com/bbzs/
碧江区坝黄镇木弄村群众满心欢喜,又迎来了草莓采摘季。村民杨军忙得满头是汗,跑前忙后招呼着前来体验田园采摘的游客。“亩产斤,今年有望收入达到30万元。”丰收的喜悦,挂在每一位村民脸上,全村发展亩草莓,人均种植1亩草莓纯收入可达上万元。
在黔东大地,木弄村只是铜仁市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生动缩影。据统计,年以来,全市个亩以上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比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多元。坝区产业共带动坝区群众18.1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67万人。
坝区传捷报成为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好声音”。置身于瓜果飘香、翠绿流淌的乡村,记者强烈感受到,亩以上坝区产业革命改变了农业发展的惯性,类似玉屏自治县新店镇洞坪村村民刘元虎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坐收股金,然后到企业、合作社里上班,摇身变成了“产业工人”一样,钱包变鼓的事实让许多农民选择在家乡发展,他们看到了土地生金的美好图景,并且深信收入会越来越多,生活会越来越美。
“一定要抓好产业选择,优化组织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资金筹措,增强技术保障;同时,更要夯实基层党建,强化组织保障,压实责任,明确措施,抓好今冬明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年12月6日铜仁市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暨避雨设施蔬菜种植现场推进会上,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语气坚定地说。
“五好五高”打造示范田,产业多元融合补齐短板
作为传统农业地区,面临山多地少,可用耕地面积有限的自然条件现状。要选准、选好坝区能发展、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到底怎么种、种什么?成为铜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记者从铜仁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年铜仁市亩以上坝区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各区县按照产业规划,以五好五高(地理区位好、基础设施好、产业基础好、组织方式好、带动作用好,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产量高、商品率高、效益高)的标准,充分借鉴全区域布局、全产业链打造、全利益联结、全要素配置、全机制调动的五全模式,严格落实一个坝子、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措施的四个一机制,每个区县集中打造1-2个样板田、试验田、示范田。
铜仁市现有亩以上坝区个,共计29.95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创建16个样板坝区,样板坝区亩均产值达1.2万元以上;创建60个达标坝区,达标坝区亩均产值元以上;样板坝区和达标坝区以外的亩以上坝区打造成基础型坝区,亩均产值0元以上。目前,逐步实现设施有效改善、产业优化升级、产值明显提升、效益充分显现,一方方坝区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坝区经济激活了农村产业革命的“一池春水”。
走进松桃自治县孟溪镇安山坝区,30多名工人正忙着摘香菇、注水、接种,桃源生态香菇基地又迎来了丰收季。
眼下,松桃58个亩以上坝区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面积12.77万亩,选择精品水果、中药材、蔬菜、食用菌、优质稻+等作为主导产业,辅以发展烤烟、牧草、花卉苗圃等特色优势产业,成功引进四川铁骑力士、特驱希望、梵净高科、健丰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苗王高科、黔松酒业等一批本地省级龙头企业,发展桃源香菇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家。通过发展坝区产业,辐射带动了7.万户28.万人增收,真正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
延伸利益共享机制,精准选择产业“生财路”
冷雨纷纷。记者走进德江县合兴镇鸟坪村坝区采访。绿黄相间的千亩坝区上,农民工人紧张地忙碌着。该坝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三抓”模式推进产业发展,目前正在整地换茬,种植番茄。
总面积亩的鸟坪坝区现有森德公司1家龙头企业,鸟坪果蔬合作社、合盛园果蔬合作社、源发果蔬合作社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基地实施的蔬菜避雨栽培技术正在全市推广。
据专家介绍,蔬菜避雨栽培技术,即是在原有露天蔬菜种植基地上建设避雨栽培设施。避雨栽培的优势在于,一是改善环境,藏菜干技。二是减轻病虫,绿色增效。三是降低成本,实现增收。该项技术已获成功。鸟坪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亩避雨设施种植番茄,平均每亩单产1.4万斤,产值1.68万元,纯利润达0.8万元。
近年来,铜仁聚焦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业、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主导产业,抓好沙子空心李、玉屏黄桃、江口萝卜猪、思南黄牛、德江天麻等“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加快调减附加值低、市场潜力不足的传统作物,实现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显著提高。
今年以来,铜仁市突出抓好适合坝区发展的重点产业,扶持了一批适度规模经营、资源要素聚集、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切实推行新型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市参与建设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经营主体共有家,其中龙头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个。
站在碧江区和平坝区,无人机传输回来的坝区全景十分清晰。雁归人士杨伟等3人创立的兴发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生机勃发。全市如兴发一样的专业合作社的片片土地上,生机盎然的绿色植被之下,蕴含着铜仁市农业产业革命的奋进成果和可期远景。
盯住“有产业、有生态”目标,点土成金千山披绿
走进思南县张家寨镇与鹦鹉溪镇交界处的万家山多亩生态茶园,满眼皆绿。“‘思南晏茶’,无污染、品质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而且地理标志商标已通过初审,品牌越打越响。坝区种植结构调整,山绿了,地青了,‘有产业、有生态’目标更进一步。农民得到实惠,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提到茶叶产业远景,思南县东升森林种养家庭农场场长王明礼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与骄傲。
眼下的铜仁,坝区产业转型升级,让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业、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漫山遍野,开花结果。
如何提升“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铜仁市的答案是:走出一条品牌引领产业兴旺、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道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坝区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我们将紧盯今冬明春抓项目、问题短板抓整改、产业专班抓提升、工作责任抓落实,促进各项措施的精准落实,确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更大突破,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少荣信心满怀地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文叶飞陈刚
编辑尹洁
编审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