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伯,您好,请问张涛在家吗?我叫杨鸿飞,是煎茶中学的老师,现在在德江县第六中学交流授课,也是帮助你们脱贫的工作员。”伯伯仔细打量我,摇了摇头,默不作声。这是我在德江县煎茶镇中伙村任帮扶干部头一回吃到的“闭门羹”。坐在屋里约莫50来岁的伯伯,是张涛的父亲,他们一家是我的帮扶对象。杨鸿飞(右)向张涛父亲了解家庭情况张伯伯起身上厕所,我忙递给他一支烟,他摆摆手,转身离去。我默默站在石阶上,百思不得其解。突然,一阵大风吹过,天空瞬间乌云密布,眼看就要迎来一场倾盆大雨,张伯伯慌慌张张从厕所跑出来,拿起扫把和口袋,往别的院坝里赶。原来,伯伯的玉米正晒在邻居家的院坝,我紧跟在他后面帮着一起抢收。收完玉米后,他扑扑身上的灰尘叫我进屋喝口水,那时我才跟他搭上话。我和他拉起家常并点明了我的来意。杨鸿飞在中伙村开展扶贫工作“凭你这身份,你啷个帮我们?你年轻,农村工作你根本干不了,我儿子媳妇离婚,他两个孩子跟着我们,张涛一个人在外很自由,不需要哪个扶持。”张伯伯听到我是来想办法帮他们脱贫致富,有些抵触地质问。我很困惑,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犟。为了走进张伯伯的心里,我找村里干部了解情况,中伙村副队长张连军向我说,“张涛一家人都有点拽(个性古怪),村委会多次动员张涛搬迁,都没有实现,你得想个办法,让他从内心信服你。”从此,我就有事无事往他家跑,见到他们有什么干不了的活儿,我都积极帮着做。不管他高不高兴,我都同他们亲近,慢慢的,我们之间的相处比初来时好得多。张涛的房子是老房子,四周没有硬化,整个造型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瓦房,砖木结构,长期的风雨侵蚀已经有些老旧。一天,我和张伯伯说,可以将房屋四周硬化一下,方便进出也卫生点,张伯伯听后要扶贫队给他重建。直到我磨破嘴皮,他才答应修缮加固。当天,我找了瓦匠师傅上房翻瓦,自己跟在一边打杂,整整花了10天完工。张涛得知情况后给我打电话,“房子都老旧了,你们这样做有哪样用,我要重修,你们看着办。”听到这番话我并没有灰心,我建议他不如搬迁,中伙村交通不便,搬出大山对以后发展和孩子成长都有好处。张涛搬进新居亲友共聚一堂年8月15日,几经周折,张涛一家终于搬到了德江县煎茶镇大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乔迁当天,张涛特地请我到他家吃饭。张涛告诉我,大女儿张红、小儿子张旭彬现在离学校特别近,来回只要15分钟,自己在家门口务工还可以照顾孩子,月收入达元,一家人其乐融融。为了增加收入,我建议他参加技术培训。前几天他在电话中给我说,现在自己是技术人员了,月工资达到元。杨鸿飞,男,土家族,38岁,贵州省德江县煎茶中学教师,爱好新闻写作,铜仁日报特邀通讯员。年3月受组织安排,到德江县煎茶镇中伙村参与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期间交流到德江县第六中学任教。作者杨鸿飞编辑赵雨思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