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田勇难忘的跟团采访天眼新闻

我是贵州日报铜仁站驻德江县记者田勇。今年8月25日,我和记者站同事江佳佳根据集团安排,有幸代表站里面参与了“山海同行·决胜今朝”东西部扶贫协作“6+1”省级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贵州日报铜仁记者站德江县驻县记者参与中央采访团践行“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主题采访活动。此次采访活动,我们的任务是跟随江苏采访团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文化旅游扶贫、干部交流及产业、就业、消费扶贫等主题进行采访,重点聚焦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突出典型、经验做法、成果亮点展开报道。   期待的内心里交织着恐慌。东西部扶贫协作江苏对口帮扶铜仁,集团作战表上清晰地安排着我们每天需要完成的采编任务,这对我们刚入行不久的记者来说,是锻炼提升的机遇,同时也是接受磨炼的挑战。   8月25日,在贵阳举行启动仪式后,晚上6点左右我们便跟随江苏采访团乘坐大巴车从贵阳动身,奔赴铜仁采访的第一站--江苏张家港市对口帮扶的沿河自治县。贵州日报铜仁记者站德江县驻县记者田勇在德江桶井乡长江村采访“我是一名幸福的椒农”稿件时在花椒基地拍摄图片。当天,我们需要编写一条江苏采访团在贵阳参加启动仪式的消息稿,必须及时配图文、视频在天眼新闻客户端上编发。但因路途遥远,接近晚上9点我们还在乘车赶往采访地的路上。   客车内灯光微弱,大家都带着疲惫,昏昏欲睡。眼看时间快接近晚上10点,在湄潭服务区吃过晚饭上车后,看着行驶缓慢的客车,江佳佳有些坐不住了。   “勇哥,到地方应该会很晚,要不你用手机编辑文字,我剪辑视频,我们争取在车上完成。”摇摇晃晃半个小时后,我们完成了各自的分工,我用手机电筒给江佳佳当照明灯。贵州日报铜仁记者站德江县驻县记者田勇在德江县最偏远村——泉口镇大元村践行“脱贫攻坚村村道”主题采访活动。她打开手机热点连接电脑,蹲在巷道里以汽车座椅为桌,“噼里啪啦”很快素材就传给了总部负责编发此次采访活动稿件的编辑老师,即使时间已经很晚,但是编辑老师依旧在后台等着我们的稿件,并及时处理编发。就这样我们进入了为期5天的高强度“战斗”状态。   采访和写稿的过程是对记者“四力”的检验,但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焦虑和“痛苦”。   8月27日,在铜仁碧江和万山区采访结束到酒店已是晚上8点。饭桌上,编辑打来电话要求我们写一篇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综述性成效稿件,第二天见报。时间紧,要求高,吃完饭我跑回酒店没来得及洗漱便打开电脑奋笔疾书。整理采访笔记,编写稿件反复修改直到凌晨2点才交稿休息。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采访活动结束。我们白天采访,晚上成稿,没有太多休息时间,累了就在乘车过程中眯一会儿。有时一觉醒来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另一个采访点,还没缓过神来又下车接着采访。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收获丰硕。贵州日报铜仁记者站驻德江县记者田勇在沿河县官舟镇马脑村践行“脱贫攻坚走基层”采访活动。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我们见证了脱贫攻坚路上干部群众的拼搏实干精神,基层贫困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的着实惠。通过各方力量的倾注,基层大地上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群众生活,内生动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次采访活动期间,我们先后采访了沿河、松桃、碧江、万山、玉屏、江口6个区县,共编写了9条稿件,先后在报纸重要版面,新媒体客户端编发。用认真践行“四力”彰显了新时代贵州日报人追求思想光芒和泥土芬芳的优良作风。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田勇编辑骆航念编审王璐瑶李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gr/170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