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好 https://m.39.net/pf/bdfyy/xwdt/“我们不想再当‘老幺’!”7月17日,沿河自治县中寨镇,镇党委书记谭鹏飞领着记者感受集镇人气,沿着柏油路欣赏茶山风光,随机倾听群众对干部的评价。他说,“感恩茶”正引领全镇农村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省委挂牌督战让干群关系和交通、集镇等基础条件全面改善,他们有信心在城乡居民收入、乡村集市兴旺等方面赶超泉口和红丝两个乡镇。武陵山腹地的中寨镇,沿河自治县西北部最偏远的乡镇之一,距县城87公里,与德江县泉口镇、务川自治县红丝乡接壤。中寨镇山高坡陡,交通、水电、通讯、集镇等基础设施落后,与外界信息交流少,农民长期依靠传统农耕养家糊口,干部不驻心,青壮往外跑,6年前贫困发生率尚超过43%,经济社会发展均较泉口、红丝落后。自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的“白叶一号”茶扎根,省委启动“9+3”挂牌督战,铜仁举全市之力鏖战深度贫困的战歌在沿河村村寨寨唱响以来,中寨镇干部转变作风,多能人返乡创业,已从边穷小街成为富美集镇,从交通闭塞到路网纵横,从苞谷洋芋到茶果满山。留不住群众 扎得下干部“住安全房,走水泥路,吃‘茶园饭’……”大宅村,正清扫通村路的村民田维宣得意地说起村子的变化。两年前的大宅村,青壮经年他乡走,柴扉几处断炊烟。田维宣说,曾有多人常年外出谋生,村庄日渐凋敝。山高水远不留人,全镇14个村中就有8个深度贫困村,曾有多人外出。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中寨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今年省委启动“9+3”挂牌督战以来,市县分别从纪委监委、检察院、水务局、住建局等12个部门,派来了名精兵强将,扎根带领督促中寨干群向贫困发起总攻。几个月来,攻坚干部吃住在村,聚焦群众诉求,大力实施民生项目补齐薄弱短板,动员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亮化村寨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使命在肩,须臾不敢懈怠。”沿河自治县纪委书记、中寨镇脱贫攻坚指挥长冯小红年初进驻中寨以来,走遍全镇14个村社,带领全镇干部秉持“每天都是冲刺,每天要有成效”的攻坚理念,扎根乡村,立足脱贫攻坚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铜仁市纪委向大宅村派出了脱贫攻坚督战组。组长陈林率领队员扎根农家,同吃同住,整村逐户解决因学因病因残致贫和收入不达标问题户人;投入万元解决住房类个问题……“党的恩情啊,千言万语道不尽。”在督战组帮扶下,田维宣家新建了厨房和水冲式卫生间,他被聘为村护林员,还时常到村里的茶叶、辣椒、烤烟基地务工,家庭环境和致富信心彻底变样,离走9年的爱人又回来了。如今,中寨各村人居环境全面亮化,干群关系全面改善,群众满意度一路飙升,一幅村庄美、产业兴、群众乐的中寨画卷正在锯齿山下徐徐展开。茶绿苞谷少 致富感恩多“以前我们种玉米、红薯糊口,现在种茶领工资致富。”大宅村,正在茶山务工的村民袁友英说,她从未想到过自己会在家门口成为拿工资的人,也从未想到过家乡的山头会变成连片的茶园。中寨位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高海拔、多云雾,素有沿河“西伯利亚”之称,当地群众世代种植传统农作物艰难度日。两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送来的“白叶一号”茶苗,播下了中寨镇产业革命火种,激发了中寨干群感恩奋进之心。种茶致富的黄杜村“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向贫困山区捐赠茶苗,中寨镇大宅、志强、三会溪三个村获赠万株。为了种好“感恩茶”,县里配套产业资金万元,县、镇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茶叶专班,号召能人返乡成立茶产业合作社,带领群众连夜种下茶苗。从开荒、栽苗到管护,袁友英和当地村民一直在茶山忙碌。全镇趁势大力发展茶产业,10个村已规模种茶近1万亩,每年仅劳务支出就超过万元。今年“白叶一号”茶园迎来首采,茶山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镇长白静明说,全镇干群正借势发力,以“感恩茶”为引领,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发展白山羊、生猪、核桃、黄桃、花椒等种养殖业。荒山换茶装、粮农变茶农。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和长期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回乡发展的人越来越多,已有多能人回乡创业。群众的追求已从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路平集镇美 商贾纷沓来“师傅,请给我也拍两张留个纪念。”中寨赶集的日子,新街边的一辆面包车前围满了人,中寨村村民何书香挤到了摄影师面前。来自河南的摄影师王喜庆和徒弟忙得不亦乐乎,一人拍摄,一人修图,现照现取,排队照像的乡亲越来越多。上午10点,街上已人头攒动,这个沉睡多年的集镇早已热闹起来。何书香说,以前中寨集镇规模小,外出人口多,很多寨子不通公路赶集的人就少;出镇的公路坑坑洼洼,外面的生意人不愿意来,集镇很冷清,以致很多人舍近求远到德江县泉口镇赶集。她说:“泉口集镇更闹热,想买啥都能买到,想卖啥也好卖。”决战脱贫攻坚,中寨的内外交通彻底变了样。公里“组组通”公路连着家家户户;7座公路桥梁,在杨坪、三会溪、清峰等村落成;泉口至中寨的公路已全面改造成柏油路。行路难画上句号,集镇新增两条街,集镇人口超1.2万人,集市一年比一年热闹,除来自周边县乡赶“转转场”的商贩,湖南、四川等省外商贾也纷至沓来。“中寨的生意越来越好做。”中寨“步步高”服装超市老板谢彪说,他的超市有时日销售额达上万元,每年毛收入60万元。在中寨经商的湖南人还有七八家,他们有的已在中寨购房定居,开超市,卖五金、百货,收购农特产。白墙黛瓦的集镇,美丽宜居的乡村,绿色富民的产业,中寨镇的小康图已全面绘就。谭鹏飞说:“我们正培育、引进企业做大做强茶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将很快超越泉口和红丝两个邻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朱邪田勇编辑江佳佳编审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