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高鹏,是德江县复兴镇初级中学的一名中学物理老师,年3月加入堰盆村的帮扶工作,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接触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帮扶工作的两年里,我见证了贫困户生活的无奈,见证了住房破旧危险的恐慌,见证了面对高昂医疗费用的忧虑,但也见证了危房改造的实惠,见证了健康扶贫、大病医疗保障的便利,见证了产业扶贫的优越,见证了贫困户产业增收,脱贫光荣的欢愉……记得刚加入堰盆村脱贫攻坚队伍,我还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到了村委会,邓方宇队长以及村里的帮扶干部耐心地给我讲解,并悉心指导我的帮扶工作。雷冲坝的赵兴吉是我帮扶的贫困户,我称其为赵大爷,50多岁,但身体素质很不错,能挑能扛。赵大娘身体比大爷差许多,有慢性病,太劳累就咳嗽得厉害,大爷的儿子在周边乡镇搞水电安装,有时忙,要一个多月才回家一次。我初到他家,看到的是穷和旧。没有像样的厨房灶头,没有厕所,在猪圈里大小便,不卫生,要是有客人来就很不方便,大爷大娘满脸的心酸。为了让大爷大娘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我和村里帮大爷申请了改厨改灶,同时实施厕所改造。安全饮水等帮扶措施。现在大爷家里水电齐全厨房宽敞明亮。赵大娘喘着粗气哭着说:咱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过上了好日子,以前想都没有想过。刚开始大爷大娘和我还不熟悉,坐在一起摆谈的话不多。我想,如果我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是不知道他们的所需所想,更别说帮扶他们了。于是我三天两头去大爷家里,和他们谈心,我和大爷都喜欢看抗日战争类的电视剧。他有时看不清电视上的字幕,我就给他当翻译。慢慢地,大爷大娘把我当成了亲人。现在隔老远就叫我的名字,有时候他们知道我要去,就等着我一起吃饭。就像小时候放学回家爸妈在村头等我一样,是回家的感觉。去年庄稼又收成了,远远看到大爷大娘在田里打谷子,忙得不亦乐乎,我觉得我能帮上忙。于是走到田里对大爷说,我来割水稻,你们打谷子。大爷急忙拉着我不让我下田,他说:这粗活你干不来,别割着手了。我笑着对大爷大娘说,我没问题,小时候也经常在家里干农活,能吃苦,你们相信我嘛。大爷拗不过我,只好说,小高,那你慢点,别弄着手了。这样我们三人一下午的功夫把田里的水稻收割完了,在夕阳下,像是一家三口在田里劳作。精准扶贫,就是把国家的帮扶政策精准地落实到位,通过解决贫困户的需求,不断解决贫困户增收致富过程中的困难,让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脱贫并不止于“摘帽”,不返贫才能确保脱贫质量和成色,我们要做的是“扶上马”之后再“送一程”。入职两年多,全程见证了脱贫攻坚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我为自己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而感动,为自己能参与到脱贫攻坚而骄傲,为复兴镇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而自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整理编辑 黄昕蕊编审 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