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德江县煎茶镇安居乐业奔小康

一早起来,待两个孩子吃完早餐后,曹光瑞便就下楼送孩子去上学,然后便开始了一天的送快递工作,而妻子张芳则在家收拾完家务后便去上班,空闲时,张芳便在认真学习,提升自我。走进曹光瑞的家中,各种家电、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翻开他家的冰箱里面塞满了过年要准备的肉类、蔬菜等物资,而在厨房的一角还放着两袋柑橘,春节虽未至,可年味渐浓。自搬迁到铜仁市德江县煎茶镇金三角社区后,夫妻二人靠着勤劳的双手,把一个只有90多平米的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充满温馨。时至今日,在曹光瑞新家墙上仍然挂着搬迁前后的照片,诉说着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现在春节临近嘛!我们邮政的快递业务比往常多了,收入也多了。”围坐在曹光瑞家的电炉旁,说起现在的工作,他十分地满意。时间拨回到年以前,当时曹光瑞夫妻二人的老家在德江煎茶镇新场社区。那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网络信号差、交通也极不便利。伴随着孩子的出生,一家人搬出了大山。“是啊,现在来到这里之后交通又便利,居住环境又好,最主要的是孩子拥有了更好的教育环境。”学习幼师出身的张芳在一旁高兴地说道。告别旧舍,搬进新屋,下楼就能上班,出门就是学校、卫生院、商铺……随着交谈的愈发深入,能明显感觉到曹光瑞一家人完成了“山里人”向“城里人”的角色转变,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干劲也越来越足。同样,因易地扶贫搬迁而过上幸福生活的,还有很多……平车、锁边、卷边……伴着悠扬的歌声,位于该社区的茗宏内衣厂小康车间里正在开足马力忙生产,力争实现首季“开门红”。车间里,一名动作麻利、缝制速度比周围人更快的工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了解得知,工人名叫杨会,在该企业入驻以后,她就开始在这里工作了。“我一天能缝制服装件以上,能赚多块钱,多做多赚嘛,好多买点东西过年。”在此务工已有大半年的搬迁户杨会一边忙着缝制一边说道。而刚来上班的时候,技术不够熟练,成为杨会当时最大的困境,而后在社区和企业开展的技术培训和个人努力下,如今的她已成为厂内的缝制能手。“我家就住在隔壁的那栋楼,走路几分钟就能到上班这里,不仅离家里近,小孩上学也很方便,老人也能得到照顾,我也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杨会说。如今,像杨会这样的搬迁群众能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的愿景,得益于去年3月,德江县煎茶镇借助东西部协作契机,通过在广东招商引资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起了小康车间,并且结合搬迁群众实际,实施人性化管理,按时兑现工资。“这段时间厂里的订单比往常要多,每天都有50个工人在上班,每天要生产10件左右的服装。”在车间里,茗宏内衣厂负责人王彪说,“春节过后,我们还打算进一步扩大车间生产规模,让社区的搬迁群众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家也能赚钱。”据悉,德江县煎茶镇金三角社区下辖12个居民小组,共有户籍人口户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99户人。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德江县煎茶镇积极做好培训就业、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组织保障等工作,努力让搬迁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德江县煎茶镇金三角社区党支部书记邹文表示:“新的一年,我们将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着重做好人才培育工作,带领安置点群众在幸福小康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近年来,德江县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完善基础配套,推进“四安”家园创建,大力引进小康车间,多渠道提供创业就业机会,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适应新家园、融入新生活、实现新梦想,共同为打造“一心五城”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不懈奋斗。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田勇通讯员王显何佳有编辑段岚茜刘诗雅编审田旻佳杨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xw/17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