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德江牛人设宴庆脱贫干群

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这杯酒我敬大家,阔步乡村振兴,我们一起奋进,再创佳绩。”一仰脖,田稳塑料杯里的满杯酒下去了近半。     2月3日下午6点,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泉口镇盆水村关口坨组,田氏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办公楼内外,大伙儿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来来往往。宴席的“主角”是牛肉煮豆腐,折耳根拌酸菜和定制的家宴酒。村民们切牛肉准备“连心宴”几个月前,合作社的三位负责人一拍即合,谋划邀请村民、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们一起吃顿“连心宴”。   宴席当天,田稳特意一大早从县城请来杀牛师傅和村里的厨师掌勺,召集大伙儿发工资采购年货,希望新的一年感恩奋进,再接再厉。   田稳是田氏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年,他借助镇里面争取的万元养牛扶贫基金,与堂哥田勇和田贵一起养牛创业。     三年多来,规模越做越大,收入账单也越拉越长。仅年就出栏了38头,目前存栏80多头。肉牛产业,不仅为田稳带来可观收益,还带动了20多名建档立卡户就业增收。工资发放现场“盆水村的牛事业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多亏了大家。”田稳说,从建合作社以来,流转土地支持种草养牛,参与发展。同时,争取扶贫基金、修通产业路为合作社排忧解难,都离不开村两委、驻村干部们和乡亲们的倾力相助。合作社负责人田稳(中)为工人发放工资“酒虽烈,但甜在心头。”田宏龙放下碗筷真情流露,“在我们这山多地少的边远村,要是没有产业发展带动,我家这日子不会有今天这么宽裕,这杯酒,我敬你们敢拼敢闯造福家乡的年轻人。”   47岁的田宏龙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以前在外打工。年老婆离走后,他不得已带着4个孩子又回到村里,当时小儿子才7个月。为了照顾一家子,只能时不时到周边打点零工维持生计。     好在村里建立养殖合作社后,通过参与修圈、建办公楼、割草种草等工作,这几年,他每年光在养牛场就能收入两万多元。田宏龙拿着工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领了工资,我打算给孩子们每人买一个喜欢的玩具作为新年礼物。”田宏龙说,以前挣不到钱亏欠了娃儿,现在有事情做了,我要好好供他们上学,有个好的未来。     盆水村脱贫攻坚队长张进宝同大伙儿一样高兴,酒过三巡,大家开始闲聊起来。合作社一角“脱贫攻坚这几年,村里的交通、饮水、教育、就医、住房等问题都解决了。”张进宝说,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像你们一样的有志青年,大家一起努力让盆水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过去路不通,孩子们上学都是背着粮食徒步到学校,一到晚上村子漆黑一片,大家关门闭户。如今到处安装了路灯,晚饭后可以到屋外马路上逛一逛,寂寥的山中岁月开始变得热闹。80岁的老人田仁福说起村里的变化,难掩激动之情。     “感恩的话说不完,现在政策好,村里变化大,用电用水很方便,大家没事还能闲坐在一起拉家常。孩子们都搬去了城里,我还是舍不得这里。”田仁福说。盆水村田氏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贵在调配饲料“田宏龙元,田子华元……”酒足饭饱,田稳拿出提前准备的8万元现金,对照工资表册上的记录挨个发放。灯光下,村民们拿着崭新的“红票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手记:   振兴乡村关键在人,增收致富重在兴业。产业兴旺,是助推脱贫攻坚、奠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振兴乡村的核心是转变发展思路,让群众参与发展高效农业,收获真金白银。   “十三五”期间,德江县紧扣“2+N”产业发展布局,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将高效富民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生态循环的农业发展体系,精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所有建档立卡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德江,肉牛、花椒、天麻、食用菌、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也正在实现量和质的双重裂变。同样的土地,不同的劳作方式,产生更高的效益;同样的群体,不一样的身份,幸福指数更高。农民变工人,低效变高效,他们奔向小康的路子更加坚实,更加宽广。     开辟新路,迎来坦途,德江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获得感、幸福感一路攀升。展望“十四五”,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协奏曲正在奏响。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田勇编辑杨羽编审杨仪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jiangzx.com/djxzz/17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